文|Trom
编|Trom
注:本文属于个人观点,不喜勿评,
不爱看算你活该。
贵州家庭火灾案的事情,一时间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某音作为一个普罗大众最容易发布个人观点的平台,更是舆论发酵的中心。
而在这个人人都忍不住刷两下的平台上,你也能隔几个视频就能看到一个图集。
图集的第一张图,可能是一些无关的东西来诱导你继续翻下去,或者是请求浏览者留下痕迹并配文道:“就当是为全家积德了。”后面几张是一个男子一夜白头的照片,或许还会有他在消防栓前歇斯底里的瞬间,更有的,就是在当地物业坐着的落魄模样。
无论是客观来讲还是逻辑来说,社会意识整体是追求正义和至善的,大家固然不是贪得一份所谓的功德才留下痕迹去帮助引流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怜悯与期望。
至于那些发布作品的人们为什么这么做,依据过往的类似事件总结来的经验,可能是自由发表言论的面貌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不再清晰了,所以这些人才会选择这么做。
可是退一步讲,无论这个前因是否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个结果都是值得倡导的,这无论是提醒诸位提高安全意识,亦或是打击某些不作为的不良作风,社会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我在内,则对这些人们生厌了。我想原因有两点,一个是配文会被品味成有道德绑架的倾向,另一个则是我们开始对他们没完没了的“宣言”产生了厌倦,开始怀疑这些创作者们真正的目的。
我也曾经怀疑过,这些人这么做,是否只是想跟着舆论的风,吃着现实的人血馒头,赚一些流量满足自己心理上或者是金钱上的需求。我直到现在也无法看清他们的初心是为了什么,所以我侧身走进了不耐烦的人群,尚能追求着公众道德上的归属感。
我后来的想法逐渐的不可控,我开始质疑这种宣传的实际意义。就我当时的理性来说,这种被限制流量的东西对它们真正的目标来说,完全是不痛不痒的玩具,说的再好,喊得再亮,也未必能争取实际的什么。
现在再看,这自然是虚无主义的一个体现,对实际的一切都怀疑其意义体现。但当时对于已经跻身嫌弃者行列的我来说,此即真理。
后来的很长时间里,凡是看到类似的视频,一概置之不理。
再后来我又重新把目光放在了这件事上,我脑中想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鲁迅先生。平心而论,我自然万不敢把龌龊的初心扣在他的身上,但我能在这些试图突破信息茧房的人们身上看到他些许的影子。
鲁迅先生写文章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为了唤醒那个昏睡的时代,对当时的现状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判。
他那个时候的信息封锁相比我们现在,我想一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更只是一个写写文字的文学创作者而已,这么写下去只能带来无边的灾祸罢了。仔细想想,他就不曾怀疑过自己这么做的意义吗?
他只是一个凡人,我想,会的,但也只是怀疑过罢了吧。
事实上来说,当时的有些人看着先生的文字倒也确实是害怕得不行,是因为那个时候有识之士们的某些热情是无比高涨的,是真的会想办法扩大不利的影响的,之后坐在椅子上的他们更是真的会有被武力征服的可能性的。
至于现在,他只觉得你小题大做罢了,这么下去没什么好下场的。
2024.2.14
不锁算我走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