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朗朗的读书声从我们的教室传出,我抬头看向窗外,绿柳含烟,小鸟鸣啾,好一幅春光明媚的诗情画卷。捧着散发油墨芳香的课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听着同学们感情充沛的朗读,我的思绪如春风荡漾。
我的家乡坐落于甘肃河西的祁连山脚下,由于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十种九丢”是常有的事,农民伯伯劳作异常艰辛,但是收入却十分微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农村的女孩子是不上学的,这其中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更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常听爸爸说起,在我出生的前五年,我们这儿遭遇了一场大旱灾,农民伯伯几乎颗粒无收,“中了一袋子,收了一抱子,打下的只有一帽子”是对当时情况最真实的写照。农村许多家庭因供不起学费,只好无奈让孩子辍学回家。我有一位堂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辍学的,现在他虽然是一个大小伙子,可是因为文化层次低,什么技能也没有,只有在城市里面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收入却最少。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也不是太好,父母还私下决定,等我上完小学就带我外出务工。哪想我早已注定的命运,却因为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而得到扭转。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就发展教育送出了许多“礼包”,这些好政策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河西大地,吹开了父母额头的皱纹。
我上小学的时候,国家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我的学费和课本都有国家“埋单”。奶奶听到我不带钱去报名,一个劲儿的追问爸爸:这是真的吗?看到我没交钱就上了学,奶奶逢人就感叹:现在的政策好啊!
然而令奶奶和我们没想到的好政策如甘霖接二连三降临,滋润着我们久旱的心田。好像是我上到三年级的时候,国家开始实行营养早餐计划,每天早上我再也不用饿肚子去上学了。什么鸡蛋、牛奶、豆腐汤、牛肉面,花卷、馒头、油饼子,一切应有尽有,食堂的炊事员还每天给我们变着花样儿。我的肚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还没到中午下课就开始“咕噜”地唱“空城计”了。这也让父母非常省心,他们可以早早出门去做活儿,自然就可以多增加一些收入。
等我上五年级的时候,还又享受到了国家对寄宿生的补助政策。我从有暖气的教室出来,走不多远就进入了有暖气的宿舍,尽管外面寒风凛冽,我们的宿舍内却春意融融,而享用这些却不用父母交一分暖气费。相反,国家每学期还发给寄宿生几百元的补助,父母用这些钱又给我买了许多平时想都不敢想的营养品。涓涓溪流汇成大河,缕缕春风催生万象更新,春到河西,我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因为我知道自己现在是多么的幸运,我唯有努力才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没有了照顾我的麻烦,父母走东闯西,收入年年都有增加,去年春节爸爸还开回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呢!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书声琅琅,春光妖娆,我拉回思绪,国家的好政策不就像是这课文中浩荡的春风,正引领我们阔步踏上新时代。这语气铿锵而又饱含深情地朗读,难道没有同学们对滚滚春潮的由衷地吟唱吗?难道不也是对春到河西最好的礼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