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关于经过思考的忙碌
现在好像每个人都很忙碌,上班族很忙碌,全职妈妈很忙碌,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忙碌的状态像一张大大的标签,贴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就是那只奔跑的小白鼠。可是,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开始思考,开始让自己的脑袋转的速度超过脚底板的速度。嗯,小白鼠要变形,不能太心急,先变成松鼠,再变成袋鼠。这就是我思考后的目标。
我每天都把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然后做完一件就划掉一件,看到满满的红线,感觉棒棒哒。可是,那种满足感是稍纵即逝的,因为清单上不断地有新的内容和任务要加入,虽然我一直在消灭它们,但是它们生命力极其旺盛,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我并没有实现了什么目标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下什么目标啊,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哪里谈得上实现呢?不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可以量化的可以操作的目标,以一种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的态度工作和生活,感觉慌慌的,既焦虑又空虚,感觉分分钟都在错过一个亿啊。
意识到了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但是定目标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也需要指导。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很多人生指导方面的书籍和课程才如此受欢迎。我看不清楚是什么导致现在的人们这么迷茫这么多疑问这么不满,大家好像都得了一种病,叫“答案饥渴症”,每个人都想直接得到一个答案。我也想。可是,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不找捷径。那么估计天上掉答案应该也是不可能了。
目标确定是第一位的,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详细而具体之后,做事情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就像建筑要先有草图;就像上课要先写讲义;就像洗澡前要先把换洗的衣物和浴巾拿到手可以够到的地方。光着身子满屋子找浴巾是很狼狈的,生活中没有目标,一辈子兜兜转转也很狼狈。嗯,我的梦想是优雅华丽的在地球上潇洒,所以,我要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沉静下来,好好写下自己的目标。长期的短期的,生活的工作的,亲情的友情的爱情的,分角色分阶段分条目分主次,嗯,感觉自己面临着一个大工程。
第二则:看不见地方的体贴
松浦弥太郎的书我买了好多本,作为生活美学家,他有很多干货和大家分享,我看后很有收获,确实生活需要我们用心,更需要努力,就像是一种修行。书中写到了很多生活中大多数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我认真地做了笔记,对照着进行改进。推荐大家看松浦弥太郎的书籍。
关于在看不见的地方的体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例子。我家里有一个亲戚,央企高管,是个女士喔,是我很敬佩的一个人。她有很多工作和生活的小故事很值得我学习。比如,她要做发言的时候,稿子通常有好多页,她有一个习惯,就是把稿子按照顺序订好之后,从第二页开始,在右下角的页脚处折几下,每一张的折数都不大一样,这样发言的时候就不会半天都翻不开页,更不会用很不文明的方式想方设法翻页,比如我能想到的舔手指的方式。所以,她的发言稿都是立体的,因为页脚都处理过了,就是为了好翻。当我去她家发现这个细节的时候,有一种被暴风雨袭击的醍醐灌顶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什么的已经不足以表示我的敬佩和震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处理文稿的人。像是这样的故事她还有很多,比如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她会自己先把课本背过,然后开车送孩子的时候带着孩子温习,比如她背任何东西都是按照一字不落的标准,比如她做菜的时候需要切丝的部分切的真的是【丝】,比如她那种温和的泰山般的力量感……
虽然在这样的榜样面前,我秒秒钟都有一种自己是渣渣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但是还是想受榜样力量的洗礼,因为人家还是想进步嘛!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知道自己和大神之间的差距,不,其实我们错了,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和大神之间到底差在哪里。模模糊糊的差距感并不会带给我们持久的冲击力,虽然看到自己的差和弱并不好受,但是我还是追求人生中多几次醍醐灌顶的震撼感。因为我觉得那是春雨,可以助我拔节。嗯,我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第三则:关于实物消费和体验消费
不能同意更多。
我的血泪史一则:刚结婚那年,手里好多闲钱,为了庆祝自己迈入人生新阶段,再加上自己愚昧无知,带着我妈挥金如土的去旅游去购物,免税店里买了好多化妆品和包包。到手的那一刻确实很美好,但美好的感觉确实很短暂。然后我就怀孕了,然后当时买的东西基本都送给亲朋好友了,自己没剩下多少,看到银行卡里的数字小了好多,完全记不起购物时带给我的愉悦了。但是,这件事情最大的好处,就是我妈的愉悦持续了很久,而且我妈多了很多和小区阿姨们的谈资。嗯,想到这里,这钱花的也值了。嗯,下次我再和我妈出去旅游的时候,我一定要把买东西的钱省下来,带她多去几个没去过的地方,体验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嗯,没错。我要打电话问问我妈,上次旅游的经历有没有和小区大妈们说遍啊,说遍了我们就抓紧安排下一次的谈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