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正月初二: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赵公天师是正宗财神,范蠡称为文财神、关羽为武财神等等。
好啦,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回书中,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第二章里的第五小节:“不愿动笔”的三种心理。
“惰性”是人性的劣根,且异常顽固。当我们在书桌前坐下,打开空白文档的时候,它就会开始活跃起来,给自己找到各种拖延的理由,合理而强大。
坚持写作这件“反人性”的事情是很痛苦的,你必须强迫自己离开舒适的环境,时刻做好与“惰性”作战的准备,找到“不愿动笔”的症结所在,压制并战胜这些心理。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战胜自己,真正的开始做起来,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强弱,才能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能力提高的方法。
1,自我否定,觉得自己的文字缺乏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在拜读那些文笔优美、字字珠玑的文章时,总会下意识的和自己所写的文字作比较,很容易产生自愧不如、灰心丧气的心理。
偶有心气高者,觉得自己也有此等水准,但真正写出来,才发现是过于自以为是了。这个时候,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否定就会油然而生。
文字的输出就是一种价值的传播。你的独立思考本身就具备了独特的价值。每个人的的视角、经历、思维都都有所不同,因此带给别人的启发、反思就是专属于你的价值。
2,你永远都会觉得,之前的自己是幼稚的:
过往中偶尔写出自我感觉良好的文章或是金句,颇为自得。但是若干年后再次品读,却发现大多都是肤浅的无病呻吟。但事实上,能够看到之前的幼稚,恰好说明了自己不知不觉中的成长。没有这种相互对比,你根本无法察觉自己的进步。
任何时候坐下来开始写作,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写作绝不是一件一蹴即就的事情,不但需要丰富的素材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还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式方法,这些,都只能在不断地练习中得到锤炼、提升。
不要管当下的文字如何的拙劣,只管坐下去,写出来。允许自己拥有“写出世上最烂文字”的自由,给自己锻炼,提高的机会和时间。
3,先完成,再完美:
写作新手有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试图让自己写出的文字,完全具备合理性和逻辑性,最少,也要语句通顺,措辞准确。
所以,在写作思路停顿或是被外界事情打断之后,常常就会返过头来,重新打量,审视写出的文字。一番修改、增减之后,却发现已经没有继续写下去的灵感和动力。
娜塔莉·戈得堡将脑海里喷涌欲出的文思称之为“初始的意念”。它们是来自本我对世界、对生活最本源的感悟,是创作者最该寻找、挖掘的素材,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写作创造者的灵感来源。
在你文思涌动的时候,不要让社会性和逻辑性束缚住自己的灵感,随着“初始的意念”一直写下去,修改与完善,绝不是此刻应该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