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街道,街灯闪烁,车辆穿梭,雾气笼罩。这是11月底的一天,她又是最晚离开公司的那一个。风很大,北方冬天的大风,直接透过围脖灌到脖子里。她觉得冷,但更觉得无聊,于是从包里掏出一根香烟,背风点燃了。这时背后有个声音喊道:“Mary,真的是你啊!”
顾妍一惊。
四下无人,声音冲她而来。确定是叫她无疑了。这个名字已经有一年多没用过了,听声音还不能确定是谁。不过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能被人认出来。
几乎是一秒就做出的反应,顾妍转身快步走向旁边的一个街道。那条街道顾妍常走,有个路灯前两天刚坏了,原本能照到的区域内,有一家咖啡厅,顾妍常去,跟老板认识。咖啡厅隐蔽的入口也是他们的特色之一。
顾妍动作很快,转进街道就没入了黑暗中,从隐蔽的入口进了咖啡厅。
紧跟来的人,一边喊着“Mary”一边跟进了街道。走进了黑暗也没有一丝犹豫,反而焦急地喊着“Mary你没事吧”。
顾妍借着窗帘的空隙向外看,一个身影从黑暗处喊了几声,又向前跑到亮光处,四处张望寻找,一声声的“Mary”回荡在街道。身影高大魁梧,一袭深色大氅,跑了几个来回,终于放弃了,消失在黑暗处再没出现。
“需要帮忙吗?”
顾妍吓得猛一回头,原来是咖啡店老板。他正顺着顾妍的目光向窗外看去。
她松了口气。“谢谢。不用。不知道是谁,想搭讪我。”
“我这里有个后门,我带你过去,送你回家。”
顾妍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车上开着暖风,音乐很熟悉,顾妍觉得放松了很多。这时老板把一个杯子递到她手里。
“看你进门就交代伙计做好了。你每次来都必点的热可可,按你习惯的比例做的。一直温着,快趁热喝了吧。”
“谢谢。”顾妍接过杯子,出于礼貌,淡淡一笑。她听出了老板为了示好而特意强调的细节,但是她没什么心情接话。她还在想今晚遇见的那个人。Mary这个名字,她只用了两个半月,认识的人有限,那样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她不可能没印象。
那会是谁?知道她在这里,还要欲盖弥彰地叫她“Mary”,难道是那个人终于找到自己了么?
没有想象中的紧张不安,更没有像上次被找到时那样的气急败坏,顾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点平静。
平静下来的顾妍注意到了车上的音乐,竟然是亨德尔的《参孙》。这部歌剧对顾妍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是为数不多的几次,单独跟她参加的活动。
好久远的回忆啊,顾妍心里想着,忍不住长出一口气,似乎想为记忆松绑,一时间竟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
“你好些了?”
咖啡店老板的问话仿佛把顾妍拉回了这个时空。她喝了一口热可可,想掩饰一下自己失神的尴尬。
“我明天再过去专程致谢。”
“好。我等你。”
思绪沉重的顾妍做了一夜的梦,梦里的那个人时而年轻,时而年老,忽远忽近。
顾妍早早收工,来到咖啡厅,本想找找老板,环视一圈却让她想起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景。那时候门外白天能看到指向入口的标识,地上的贴纸一个字一张铺向入口,很温馨的粉底紫字,上面用正楷字体写着:我在这里等你。顾妍当时就感到心被戳了一下,有点莫名的感动。
房间里有一种淡淡的咖啡香气,音乐轻柔,正是舒伯特的《小夜曲》。两个直角边是两排大窗,所以室内光线很通透。对角的两面墙都在中间放置了书架,却不是常见的小书架,而是顶到天花板的,好像几个梯子并排放在一起,每个梯子还是不一样的层高,错落有致。桌椅也很有意思,看上去好像很整齐的一排,仔细看,每一套桌椅都不一样,只是尺寸接近。从第一次来这里,到现在,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处处合她心意。
顾妍走到书架边,想起她第一次看到那些书时的心情。她看到了她小学的生日礼物:二年级的《诗经》《道德经》《山海经》,三年级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四年级她收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六年级她收到的马克思《资本论》。这几本书淹没在一片相同类目的书籍里,并不显眼,顾妍却一眼就看到了。她想起了那些年被迫写下的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等我很久了?”
“没有。”顾妍想起了什么,问了一句:“为什么没有《资治通鉴》?”
“你喜欢?我明天就上。”
“那是我五年级的生日礼物。”
“走吧,带你去吃饭,我们边吃边聊。”
(未完待续)
大琦推荐NO.8
感谢本文作者暖暖的冬花投稿到大琦的后花园,让我有机会读到这么美的文字。
“斗转星移,花谢花开。房子在慢慢变老,树在慢慢地变老,人也在慢慢地变老,时光不老呢,曾经的陈年旧事,那些细碎美好感动,是岁月暗生的绿苔,不知不觉,就长在人的心口上了。”
那些旧时光,在作者笔下缓缓铺陈,娓娓道来。仿佛冬日午后温室里的一杯暖茶,氤氲着茶香,格外的美好。粗茶淡饭,岁月静好。别人的日子是“过”,作者却是在“品”。与浮华无关。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感谢作者美文。
作者简介:大琦,正经思考,不正经写文。用美食和文字,温暖胃和心。
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
【深度正经文】
【正经不严肃】
【助消化文】
【人物】
【生活啊生活】
【文艺青年大琦】
还想看啥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