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期间我找了两部连载卡通来看,一个是由「Cartoon Network」出品的小短篇《花园墙外》(Over the garden wall),一个是由「Hub」(现Discovery Family)出品的长篇大作《变形金刚:领袖之征》(Transformers: Prime),前者是有点带有童话或绘本风格的黑暗短篇小品,後者则是以男性观众为取向的热血动作动画,不过我在看这两部动画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免感到有点惊惶,因为前者对於阴森和诡谲的气氛还是有一定程度地琢磨,有些鬼怪的画面即使是以绘本风格呈现,仍然还是会让人感到一些惊骇;而後者在暴力的呈现上不免让人感到心惊胆颤,尽管这是外星机器人之间的战争,但是当里面的一些设定换作是真人的时候,还是会让人觉得「有点毛毛的」。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很可笑,因为这两部都是儿童动画,但是对一个已经成年甚至快步入三十岁的大人来说居然会觉得恐怖,实在不像是我这个年纪会做的事情,於是我开始思考,如果我在孩提时期或是青少年时期看这些动画,我会感受到相同的恐怖吗?
为此我稍微回想我以前看过的所有动画丶恐怖片丶恐怖小说丶恐怖意味的艺术品甚至是尸体照片,如果要我说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恐怖是什麽」,应该是在我小学一年级时看到电视上播《惊魂记》浴室那场戏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那种迎面而来的恐怖到底是什麽,因为电视是属於受众被动接收的媒体,所以当电视台每每重播那戏时可以说是躲都躲不掉的。每当我看到电视台重播那一场戏时,我心里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那种无处可逃的恐怖,我当时不知道什麽是恐怖,但是这场戏的震撼,即使长大成人依然挥之不去。
之後稍微长大一点,我看了恐怖片《异型》以及一些灵异电影丶僵尸片丶杀人魔电影或犯罪电影,就大大减少了对於恐怖的冲击感,另外我在五专的时候也有接触过小说《大逃杀》以及《肃清之门》,即使长大成人重新阅读一遍,我还是不知道这些作品到底恐怖的点在哪。我猜测我之所以不觉得这种作品恐怖,是因为这种作品跟我现实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太遥远,遥远到几乎根本不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当我看这种作品的时候,我几乎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看这些电影。就拿《大逃杀》这部作品来说,有些人看过以後会觉得这部小说很极端,但是我看了几遍我还是找不到恐怖的点在哪里,因为这个故事的背景,如果发生在日本也许会使广大国民噤声,但是如果发生在台湾,依照台湾人的个性这个政府恐怕也不用玩下去了,所以我觉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自然也不会「感同身受」到书中所要传达的恐怖。
那麽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觉得我是一个很大胆的人,但是如果我真的是如此大胆的人,我为什麽又会为两个儿童动画感到恐惧呢?这里我就要讲我发现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其实我本身也是会害怕看电影的人,但是让我恐惧的不是恐怖片,反而是非恐怖片类型的电影中突然出现惊悚的桥段才会让我觉得害怕。
举个例子来说,我在看卢贝松指导的战争片《圣女贞德》的时候,我在整部片——特别是贞德与心魔的对手戏中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微微的恐怖,这种恐怖不是像恐怖片那种很强烈的血腥或残杀,而是用一种很冷酷的隐喻将真实的战争给表现出来。当我看这部片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政治上的棋子,面对战争或死亡的残酷所感到的恐怖,一个被神化的英雄在战争之下表现的属於「人」的层面,这种「回不去」的震撼和绝望感对当时还是青少年的我来说是比任何恐怖片都还强烈的一种恐怖,虽然战争对身处太平时代的我来说还是很遥远,但是「人性」的脆弱和无助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伴随在我们左右的。
至於恐怖意味的艺术品能不能带给观众恐怖当然更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以我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十九世纪以前的艺术还是当代艺术,每个时代都会有表达恐怖的作品,但是作品表达恐怖是一回事,观众能不能感受到同样的恐怖又是一回事。比方说同样一张卡拉瓦乔的作品,如果是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观看这幅画,他们会了解他的画恐怖之处在哪,但是如果是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他们可能不知道这幅画有什麽好恐怖的。
但是矛盾的是,与古典时期的艺术品相比,当代艺术所要传达的恐怖就更直接了当。虽然大致上来说,一个作品能不能让人感到恐怖依然是「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这些作品想传达的情感与恐怖是毋庸置疑的。比方培根早期的作品以及「卖场天王」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你几乎不可否认这些作品所要传达的恐怖气氛以及他的震撼力。
那麽将话题回到卡通片这个主题上,如果我们当年看到同样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相同的恐怖吗?
如果要我认真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卡通的恐怖程度,可能要跟我们在看待尸体照片以及真实的暴力影像一起做比较。这样说很奇怪,以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卡通和真实的尸体照片各自是恐怖光谱的两种极端,但是在这里却放在一起说明,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思考这些影像对於儿童和青少年对於恐怖的感受能力,那麽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事实上即使是儿童动画依然还是能看到许多暴力以及恐怖的影子,光是一个迪士尼的卡通人物被绑在火车铁轨上就是一种很明显的恐怖,或者是一个卡通人物将钢琴砸到另一个卡通人物头上也是另一种显而易见的恐怖,只是因为这些恐怖被卡通化,自然对於这些画面的感受就不强烈。但其实儿童接受的卡通范围也并不仅限於儿童动画,可能包含青少年动画也在里面,那麽当儿童在看待这些动画的暴力以及恐怖的时候,因为这些影像被卡通化,所以他们对於暴力以及死亡的感受便不甚强烈。
另外儿童或青少年会觉得卡通的暴力不一定让人觉得恐怖的另一种可能,也跟这些恐怖和暴力与我们的距离的远近也有一些关系。因为对一般正常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真实发生这些赤裸裸的暴力,对於死亡以及生命的感受对於这些年轻人来说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即使真的亲临死亡的第一现场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凝视整个死亡的过程,所以对於年轻人来说,这些暴力或死亡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距离,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去感受到的一种存在,所以即使这些年轻人在看待影视作品的恐怖桥段他们也不见得能感受到那种恐怖,甚至是在观看真实的暴力与恐怖影像或事件时也还是以「外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
比方在九零年代末期在台湾风行的两大推理动漫,一个是《名侦探柯南》,另一个是《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以小时候的我们(甚至是现在的我们)来说,我们在看这两部动画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感受到故事里的悲伤以及恐怖,我们甚至因为看这种作品长大,对於这样的犯罪可以说是「习以为常」。可是以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作品被光明正大的放给儿童或青少年看到底正常吗?也许一系列的漫画杀了几千几万的人不足为奇,但是现实生活中只要死一个人就足以撼动整个社会。
可是当我们对於这些卡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我们得到的是一种让人感到「太夸张」的反应,因为这些人他们看这些卡通长大,他们对於影片里的故事有一大段的距离,而他们也相信这种事情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跟他们有很长一段距离,自然就觉得这种卡通即使给年轻人看也丝毫没有什麽值得好大惊小怪的。
这种心态我们似乎也可以将它放在我们看尸体图以及真实的暴力影像时的心态上面。事实上我们看待尸体图以及这些暴力影像时,我们抱持的心态可能与看那些暴力动画的心态并无二异,因为我们在看待这些影像时以及做足了心理准备去看待这些与我们有段距离的影像,甚至当我们在看这些影像石,我们可能也是用一种「猎奇」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东西,关於这一点,无论是在看待恐怖卡通或是恐怖影像时,这两者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
说到底其实还是跟年轻人对事物的感受力是否深切的问题,因为对於生命的无感以及对死亡的陌生,所以我们并不了解当一个人肉体和精神受到伤害时,对他生命造成的影响是什麽样子,当一个人的生命被剥夺时,那种哀伤丶愤怒和遗憾在心理造成多大的波澜。暴力丶死亡以及恐怖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故事的桥段,一种猎奇式的快感,或者只是一个名词,但是这些名词在现实中发生时,它是一种扑天盖地的黑暗与无助让你无处可逃。对於恐怖的无感,最终都是来自於「无知」,因为不知道什麽是恐怖,所以对於各种恐怖我们将它视为一种正常现象,於是我们可以漠视求学校里的欺凌,我们可以漠视家庭暴力以及职场上的暴力,因为我们对於这些恐怖习以为常,我们并没有正确了解到所谓的恐怖是什麽,其实归根究底,对於恐怖这件事情,我们并没有半点意识,但是他却深深影响了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每个周遭的的每一件事。恐怖与我们切生相关,但是我们对他的了解就好像他似乎从来不曾存在,如果要真正了解什麽是恐怖,只有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本能性的求生反应到底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