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564天 2022-10-29
我们很多家长常常给孩⼦贴标签,并不断暗⽰孩⼦他就是“懒”“拖延”“马虎”等等,孩⼦长时间接受了这样的暗⽰,最终就会往这个⽅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自证语言的典型例子。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就是说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他人的行为,进而影响他人的评价。
也就是说:⼀旦你说了⼀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说的这句话,⽽出于⼈类最本质的⾃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的⽅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比如:习惯否定⾃⼰的⼈,已经在⼤脑⾥植⼊了“我不⾏”的概念,哪怕并⾮他所愿,但最终也会⽤事实来证明⾃⼰真的不⾏。
所以,当我们处于困境、心理挣扎或者情绪十分激动的状态时,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反应是针对事实还是针对假想。
事实,是可以证实、可以观察得到的客观现象;而假想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判断和对于某些可能性的预测。
当我们认清了事实和假想的区别就可以观察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不擅长演讲,所以我放弃了这次演讲比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假想(消极思想、恐惧、怀疑等)当作事实,那么我们的假想,就会真的变成现实(失利、不成功、遭排挤)。
自我实现预言表明:认清假想,不去认同假想是非常重要的。
你把自己想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真的变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们不要再给自己或家人贴上负面标签,否则的话,我们真的会成为标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