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所在的一个家长群闹翻了。
家长在群里公然辱骂对方,惹得领导都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两个孩子本想在班里做好事,帮助大家带复习资料。结果因为她们各自问的书店不同,价格也不同,收取的书,费用也不同。
在班里就出现有的学生说买书较贵的那个孩子在赚取差价。
这个学生的家长不愿意,自认为是买书价格低的那个孩子挑起的,便在群里公然诋毁。
脏话连篇,谁能想到是平时温柔的母亲说出的话呢?
这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件小事,不就是骂两句吗?口吐污秽之语麽?但是,随口一诌,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觑的。
家长们,我不知道这件事对你们来说,是不是公然泄愤。你们为什么会在微信群里这种公众场合对骂?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我想,我们的家长忽视了榜样的力量。
榜样,顾名思义,就是“作为效仿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当你所做之事是正确的,那么就会对他人产生好的影响,特别是身边的人。反之亦然。
我们的孩子刚出生时,接触的就是他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
为人父母,无论是否为第一次,都该规范自己的言行。因为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们整个家庭。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模仿是天生的。会在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和前运算阶段(2-7岁)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当他觉得骂人是种常态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不难想到,这种行为容易被习得,久而久之内化为习惯。
如果没人纠正,我们可以负责地说,以后他/她交了满嘴脏话的朋友,就不要责怪他识人不清了。
说脏话的人不一定会成长为坏人,但坏人一定喜欢靠近满嘴污言秽语的人。
庆幸的是,这种行为看似粗俗,但不代表说脏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也大声吐痰,但是他却懂得为爱人牺牲。
那家长们,怎么办呢?
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刻想着自己不仅是你个人,你是父亲,母亲,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人。
社交注意场合,公众场合一定要注意得体。
遇事不要慌张,弄清原委,理性对待。世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坐下来慢慢谈解决的。
提升自己。不要光顾着挣钱,钱很重要,可是让自己成长更重要。停下来,思考一天我们是否有收获?是否更冷静成熟?
捡起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哪怕你研究怎样使你现在赖以生存的专业更精进。
向孩子学习。我们的孩子都想着互相帮助,为班集体出力,出了问题冷静对待,家长总不至于不懂吧?
社会会发展,那是因为上一辈带着下一辈,并且让下一辈“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件事情中,两方家长完全可以在得知这件事后先核对事情的真实性,如果确实有价格差异,就把钱退还给同学们。
如果这个瑶言是另一方家长传出的可以找到班主任,在老师的见证下可以与另一方理论,要求赔礼道歉等。自己若把得住情绪,也可以自己解决。
做什么事都要想想后果,不计后果地鲁莽行事,不仅让你姿态难看,失了面子,丢了人,还造成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是陪着孩子的人,是比孩子更早离开世界的人,漫漫长路,正确引导,让他有立身之本,立世之资,给予温暖,活的幸福才该是我们父母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