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烟雨朦胧的早晨,天空飘着细细的小雨,虽说不大却也能很快湿了皮肤。父亲说:”乌云撵上来了,马上就会飘起大雨。”他随即拿了块雨布,准备将码在院子里的五十几袋粮食盖起来。晨起的睡意在我的眼睛中还没有散去,就看见父亲熟练的拉起雨布,扬起灰尘。父亲忽然打趣的说到:你们三一个月就“吃”掉了这一大摊的粮食,我心里当时百感交集,不知该如何回答,但是我的睡意顷刻间全部消散,陷入深深的沉思····”.
我知道对我们一向溺爱的父亲说出这话绝对不是抱怨,但是我敏感的心理却将这句话化成残酷无比的利刃狠狠的刺向我的心田。我们生活在乡村,虽说已经脱离了那种古老原始村落的形式,但是乡村的发展由于观念和历史的原因却也好像迟迟难见发展。我回眸张望,突然意识到,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这样普普通通的农民父母竟然在抚养着两个研究生一个大学生。
好在我们姐弟三也十分的争气与节俭。从来不会多要一分生活费,因为我们知道,父母年事已高,自己也终将长大,理应承担责任。
父母亲也经常把那句老话挂在嘴边:只要你们有那个能力念下去,我们砸锅卖铁都让你们念书。”母亲常说:读书是农村人唯一的出路,我刚嫁到你爸这时,你爸外出打工,我一个新娘子因为没有饭吃,晚上偷偷去到路上捡粮食吃,你看,这日子也不都过到现在这样,不也还挺好的。”
“农村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人心,因为他们贫穷了就巴不得别人也过不好。”所以母亲说她曾经发过誓: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遭受他们经历过的罪,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去。
母亲也是个有志气的人,尽管抚养子女比较辛苦但自从我们长大后也从未张口向别人借过一分钱。同时母亲在别人眼中也是个泼辣的人。也许是之前生活中遭受到的不公与薄情逼得母亲成为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每次听母亲讲述她之前受的苦时,母亲都会不自觉的哽咽,不一会用那起了毛球的旧毛衣擦拭她的眼眶。听他说,那是个大雪飘飞的夜晚,他将发烧的大姐安抚睡着以后,背着二姐到邻村去借钱,脚踩在雪上沙沙的作响,怕把鞋子湿了没东西换,就在鞋子上套了层塑料纸,不行就两层···父母临行前还带上了一包自家腌制的腊肉,准备报答人家的好意,但是事实证明,母亲是想的乐观了,进门后不是说自家盖房急用钱就是刻意叉开这个话题,十几道房门的进进出出开开合合后母亲的心彻底凉了,陪笑的脸也冻得僵硬实在是笑不动了。也许就是那是母亲暗暗跟自己较劲,发下不再向任何人借钱的誓言的吧!
说到这,母亲擦擦眼泪说:“搁现在想想咱也能理解这些人,你说自家男人在外边几年才回来一次,一家子带着几个孩子连锅都揭不开,这钱借出去了什么时候才能还呦!”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听到这我们心里也十分难过,总想着帮母亲承担什么,但是仿佛那片领域被母亲封的死死的,谁也进不去。如果那个时候二姐记事的话,她也应该会好奇妈妈为什么会笑着进去红着眼出来吧。现在想想那夜下的大雪也是十分的应景了,能有多大呢?估计也就刚刚埋没人心那么大吧.
但是苦难终将熬过去的,想想现在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家庭氛围却是十分融洽,我们也会更加努力的,日子会一天天过好。
总之呢,写这篇小文章并不是在诉苦,只是父亲早晨盖粮的那句漫不经心的话确实触痛到我,也许这句话我会记一辈子吧。马上就要开学了,小时候父母骑车一个个送我们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又要重新上演了,只不过破旧的单杠自行车已换成了电动车,我们后座的背影已完完全全遮挡了前座的父母,然而不变的是,他们仍然在前面为我们挡着风雨,还有靠近他们闻得见的最好闻的烟火味···
愿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能得到生活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