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寻梦环游记》,被里面只要死去人的相片在家里永存,死去的人在另一个国度就能永生,并且还能成为每年一次和生者重聚的通行证的剧情感动了,原来死亡也能如此温馨。
然而现实死亡是人生最沉重的话题,并没有影片中那么温馨感人。死亡还会成为许多活着的人无法走出的阴影,你走了,把我的快乐一并带走了。死亡最恐惧的后果是,一个人身体死了,另一个活着的人的心也死了。对死者之惜,生者之痛,成为无法安慰之痛,觉得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劫难。其实这一直是对死者和生者最大的漠视,唯一的寄托是在厚重的葬礼上对生者有一丝对失去的宽慰之心,然而这也只是做给世人看的。
中国的传统对于死亡,就是安息之意,烧毁或埋葬一切死者亲近之物,然后择一僻静山间之处安葬,只有清明节生者才去坟前拜祭。死亡就是一种过去,为了抛开过去痛苦,让活着的人重新生活,传统有些过份做法会说死去不吉利,成鬼害人等诸多恐吓之意,所以本身对于死亡的惧怕,再加上这类邪思,对死亡之人充满更多的是邪气和恐惧。所以死亡在我们习俗里就没有温馨可谈,这其实是对曾经鲜活过的死者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和冷漠,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我们都会想身体与这个世界告别,但还是希望生者能记住自己。
然而对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农村户口全部要转向城市户口的时代人来说,未来再也没有那么多像死去的祖辈那样能安详的躺在青山绿水间,未来再也没有以前八仙抬棺葬礼。时代在变,死亡只会简单化,或回归园里天价死不起的坟地。其实这个时代迅速在变化,互联网智能在迅速发展,而对于死亡这一块却那么传统和滞后,无论对于死者还是生者,那一块骨灰盒之地和清明舟车劳顿就一天的祭扫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对着一抔黄土对死者的回忆,更多的想法是觉得做人真没有意义,死了不就是孤零零的烂在黄土里,什么也没留下,谁又会记得你曾经灿烂生命里的事迹?所以这种死亡以及埋葬的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向更加温馨和思想永存的方式改革。
其实死亡只是对死者身体的触不可及,但他们的爱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音容笑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却能永存!
我觉得死者的骨灰为何要孤零零得埋葬在冰冷水泥的方框的墓地里,为何不能为死者做一个花盆,刻上死者的名字,或印上死者生前最美的相片,我一直弄不懂死者的遗相都要弄成黑白的,吓死宝宝了。然后把死者的骨灰放花盆里,栽上死者生前最喜欢的花或植物。对于死者来说死去依旧以花的形式在家里,陪着家人,天天为家人绽放花一样的笑脸。对于生者来说,也觉得死者并没有离开,悉心的浇灌,花也是有语言的,烦恼和快乐时对着化成花的死者诉说,那是多么温馨幸福的事情。真的比拿一束花去回归园穿过一排排瘆人的墓地去祭扫寄哀思温馨多了。
我也多么希望一家软件公司能在网上专门为死者建一个永生花园,按地图地方分布,每个死者生前相片影像,事迹,故事,空间以及所有动态链接在花园里展现,一打开这个花园,死者的灵魂和思想以虚拟人物形象在花园里活灵活现。这样不用每年清明去祭扫,只要你思念了,在网上扫扫码,就打开死者花园,在他下面留言诉说思念就好了。并且死者花园可以设置公开,这样还会有其它人浏览死者生前一切,会对留言进行评论,说不定以后还会有网络最火的灵魂者。这种灵魂和思想在网络花园永存,还会激发生者更加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和为人类服务的思想,都希望自己身体离开那一刻,美好的灵魂与思想在永生花园里流芳千古。以前只有伟人才能为后世所记住,现在网络时代,让每一个平凡的人也能不平凡,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灼灼的闪光点照耀得花园里更美。在这里并没有如现实墓地一样寂静和凄清,而是美好与欢笑,生者与死者灵魂的happy之地!
其实我们再把脑洞拉开一点,未来再远一点的智能时代或更远的智能人时代,当死者在花园里所有保存的思想和资料被智能人整合,智能人会还原和重生死者,只不过那时死者换了一个机械或更高级仿人身体系统等材料之身。只要人类脑内存资料在,总有一天会被激活。
不过这都是后话,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于我脑海里突然闪现的祭扫想法,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我相信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下,一定会开启一场生与死最美的链接方式,一定会带来一个不死的神话。
愿死者身体的骨灰在花盆里美丽,灵魂在网络里永生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