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课的一些想法
先看看G的反思,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上完课会发现这节课呈现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呢?首先先回到我们所想上出来的一些东西上,比如说我想让他们激趣,那么是激什么去呢?激趣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都没有想好,所以我们读名著可现在还没有办兴趣激发出来,这个激趣应该跟后边的一些训练点,或者我们所想要学生读出来的内容有关。拿《骆驼祥子》来说,看看我们设计的一些解读点,祥子怎么样一步步走向了堕落。他所处的环境都是冷漠的,那么这是我们在传达给学生的东西吗?可能并不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来这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的生活方式,而是让他们思考这是怎么一步步变化的,他的梦想,他的局限,接触的人,接触的具体的变化,这个时候的社会是具体的,而不是说直接说社会导致了他什么样。再进一步来说我们是想看到这个人,体验到这个人的悲喜冷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一个普通人,甚至我们会思考,他可能有哪些改变,而没有去做,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情感体验,为之悲喜后替他思考,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做解读,一点点体验的过程,之后有了思考、联系、评价。激趣是要与后面的内容相连的,要讲的点是让学生与人物建立联系,为之动情,愿意言说,思考的。
S的,我看起来是想要进行导读,想要把主要的点给学生讲一下,因此她选择了一个是讲的是故事情节,一个是讲的是品析语言,就这两个点的选择来看,让我想到如果要进行这样的导读课,就应该是能把整本书拎起来的那种,可拎什么得想一想,一本书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肯定要练一下做成结构图的,或者是讲祥子的三起三落都行,把它拎一下,作为十分钟左右的内容是好的,那么还拎什么呢?语言是细部的东西,你开始就让学生感受语言,这个是不太适当的,不妨把里边你认为作者最想表达的一些话,最富有哲理的一些话,因为原来是散落在文中的,但是这些话恰恰是能激发很多思考的,这个时候可以把这些话拎一拎,然后激发学生对这些华的一些看法思考,老师再结合这句话、结合文章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触发他的一些思考,我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因此,S的课,给人的思考就是怎么样去拎整本书,粗线条的勾勒式的拎。
说说《朝花夕拾》,我认为她们上的课是有一定思考的,先说说导读课,朝花夕拾是一篇一篇的,需要把它连起来,所以她们课堂上都可先是零碎的知识提问,之后进行鲁迅几个时期阶段性的划分,是比较恰当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想给学生介绍背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这块可以把小引单列出来讲一讲,这能把整个背景也都讲透,然后整本书的基本的写作目的都能有一个大致了解。交流推进课,选点比较准,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回头再去看一看回忆性散文,他的一些特质是什么就会发现里边一直有一个“我”?而且既然是“我”的回忆,那必然要关注“我”的思考,“我”的经历,“我”的想法是什么?作者肯定不是专门讲“我”的,是把“我”放到了一个时代背景里面讲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我“我”给梳理出来。所以这么多篇散文串起来读一个“我”是能够读得很好的,而且是值得读的,如果想让学生提升一些精神成长的话,那就不仅仅是读出来,我在各个时期的一些选择,我的一些状态,而且要弄清“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然后真正把“我”的形象给立起来。要注意的是,“我”还完全没有到晚年,可不能说是中晚年。
其他几本名著也有几个问题可以思考,《傅雷家书》能不能和傅雷的经历结合一下,有了现身说法才见这样的家书培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使家书更有感染力。《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也讲人物,跟其他书讲出来的有什么不一样?里面的科幻元素怎么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代不同了,该怎样看待保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