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植字〗 【深圳 张安立】↓
——————————————
《春节万新》
岁首春节开年景,寒隐暖现万物生。江山映日轮廓明,大地共天焕然新!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驱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从词源角度来看,“春节”这个名字由两部分组成:“春”和“节”。“春”代表的是春天,象征着一年的开始,生机勃勃,万物复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被视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节”则意味着节日,即特定的、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人们会进行特殊的庆祝活动。因此,“春节”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春天的节日,或者说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这也反映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更是一个象征着新生、希望和团圆的特殊时刻。
至于春节的命名由来,由于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且这个时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春节”,以此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以及大自然的重生和更新。这个命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时间和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自古及今,每年的第一个月都叫正月或元月。虽说叫法相同,但古代中国的不同朝代,正月的具体日期却并不相同,“春节”在我国历史上也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时,“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才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每逢正月初一春节这天,人们各家各户乃至个人皆有一项最为隆重的活动,即是拜年!因此,初一一大清早,大人小孩都已身着除夕之夜事先准备好了的新衣服新鞋子或是新帽子新围巾,各自走出自家家门,先是就近走进隔壁人家左邻右舍,而后走向更远的乡里乡亲。但见,大伙全都两手空空,不带任何礼物,去到任何一家,大人小孩刚一踏进人家门庭,然后立定,口中念念有词,先是尊称一下该户主人名头,随后道声:“新年好!(或过年好!或新年快乐!)恭喜恭喜!恭喜发财!新年大吉!(或新年好运!)”有时还曾见有拜客面对主人中堂毕恭毕敬,双手对齐形成作揖姿态,进而弯腰施礼,至此,该户人家拜年礼节总算完成,而且还有一旁的小孩也是学着大人模样,该作揖则作揖,该弯腰则弯腰,一板一眼有模有样,煞有意思!拜年路上,抬头可见人群一阵一阵,一波一波,影影绰绰,穿戴整齐,偶尔听得脚步咚咚作响,因此可见,拜年亦可谓一道大景观!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凡事一切应向新的看齐,新鲜,象征活力,代表洁净,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当然,赞美新的景象新的事物新的力量新的作用,那倒也并非否定旧的环境旧的事物旧的东西,旧的本来也有旧的价值!只是遵循历史或时代的变化规律而言,旧的事物或旧的东西自身都在减退生命或存在的本质,因此,也难免被历史烟云覆盖被时代大潮淹没,有道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亦所谓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所以总是旧貌变新颜!时代的步伐总是马不停蹄,所以总是日新月异!
春节已来,证明春天已来。万象更新代表万事万物焕然一新!简称万新!万新二字不仅寓意着希望、繁荣和美好的未来,还给人一种积极进取、奋勇向上的精神感召,正好符合时代的总体趋势,而且具有鲜明的科学发展观!
春节(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春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说来恰恰乃是前不久之际,如此可观,咱们中国春节有望成为世界节,非常值得庆贺!
新年新景复一轮,寒尽春生物事新。冬季转身将成影,春节莅临倍可亲!
二O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
农历二O二五年正月初一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