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大加嘲笑──觉得除非作为笑料,简直不值一提!所以,成语有说:使人明澈的道似乎让人懵懂愚昧;使人顺利进取的道似乎让人消极后退,使人处事平易的道似乎让人曲折坎坷;大道之德使人觉得空无着落(难以用确定的价值标准作把握),一片纯白的境围使人觉得像是有污渍;普润之德使人觉得有欠缺,使人行有所成的德似乎让人慵懒怠惰;被最终认定的本真存在让人觉得它是污浊混成,普遍的框架坐标让人捉摸不到它的边隅;无不涵纳的整体存在无须急于求成,洪大的乐音缺少可让人辩别的和声,整体共同的普遍形态没有可确定的具体形态 ——道没有任何谓词可资界定的确定名状而归于无名。只有道,才最善于借力给万物而成就万物!
读感:老子把人分为上士、中士、下士。我们看看自己是哪个。我们哪怕当下是下士也没关系,调整自己。哪怕当下是上士也会有下士的一些方面。我们处在中士的时候是更多的,若存若亡,走着走着碰到困惑、问题,因为不够坚持就会打退堂鼓。付出这么多,是否可行?容易看重眼前,看重当下付出当下要有收获。下士闻道,说到道的时候,到底对不对,要具备这个能力。老子直接就用“道”,道是正确的事情,一个老板提出一个事情,首先我们就要有能力去判断是否符合“道”。如果一个项目不单单建立在利的基础,利益是随之而来的,那就是可行的。育心条路上,收获最大的就是笃信笃行,然后勤而行之。执行不能持之以恒,不能坚持,那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