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三国,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丞相诸葛亮等人,是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对象。
而在热播剧《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中,晋高祖司马懿成了绝对的主角。
不过,在悦史君看来,开拓、坚守江东底盘的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长沙桓王孙策、吴大帝孙权等父子三人,也是人中龙凤。
所谓创业维艰,孙坚、孙策父子在开拓江东的过程中,都用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东汉昭义中郎将孙静。
可能有很多悦友并没有听说过孙静其人,确实他很低调,但能力真的强!
跟随兄长起事
孙静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他的大哥孙羌早亡,二哥便是著名的江东之虎孙坚。
与二哥孙坚年少得志,历任盐渎县丞、盱眙县丞、下邳县丞等职不同,孙静一直生活在家乡,照顾父母,结好乡邻宗亲。
东汉中平元年(184),黄巾军首领张角在魏郡造反,自称黄天泰平,天下震动。
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等人领兵征讨,朱俊上表请委任下邳县丞孙坚为佐军司马,参与平乱。
佐军司马孙坚一方面召集下邳的年轻人跟随,另一方面孙静率领家乡宗族子弟及勇士五六百人投奔二哥,孙坚整合成精兵一千多人,与朱俊协力奋战,多次大破黄巾军,因功被再拜为别部司马。
其后,别部司马孙坚因参与西讨边章、击破长沙区星等人作乱等,先后获任议郎、长沙太守,封乌程侯。
孙静跟随在二哥孙坚身边,出谋划策,参与征战。
坚死策奔归家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因争权而同归于尽,凉州牧董卓趁乱擅行废立,掌握朝中大权。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举兵讨伐董卓,孙静也一同前往,到达鲁阳时,后将军袁术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
破虏将军孙坚率军多次将董卓的军队打得大败,还将都督华雄等人斩首,董卓请求和亲不成,带着汉献帝等人迁都长安。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牧刘表,刘表派江夏太守黄祖迎击,孙坚虽然初期取得胜利,但因大意被黄祖手下射杀。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将他归葬曲阿,自己则投奔舅父丹杨太守吴景,养精蓄锐。
孙静再次回到家乡,表面上耕作隐居,实际上仍然与豪杰保持联络。
再从侄子出山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带着在丹杨招募的数百人来见袁术,袁术认为孙策不是一般人,就把孙坚的旧部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
由于袁术一再出尔反尔,孙策趁着他的部将一直无法攻克当利口,就劝袁术派自己协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
袁术觉得孙策很难有作为,就上表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孙策就带着一千多人出发了。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孙策沿途吸引收纳了几千人马,渡江转战无往不利,扬州刺史刘繇吓得弃军逃走,孙策很快平定了扬州治下各县。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孙策积极部署进攻会稽,同时派人去请三叔孙静出山,孙静带着家人和随从与孙策在钱塘汇合。
一妙计拔会稽
当时,会稽太守王朗在固陵积极防御,孙策几次率部渡水作战,但都铩羽而归。
孙策对此非常着急,孙静冷静分析过敌我两边的形势后,进言道:
“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
孙静认为,既然正面进攻王朗很困难,干脆声东击西,从向南数十里的查渎进入王朗的后方,让他无法防备。
孙策欣然接受了三叔的建议,还下了一道假军令:
“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
孙策传扬军队上下腹痛,就是要麻痹王朗,因为难免有细作杂处其中。
等到天黑以后,孙策命人到处点燃火把,迷惑、牵制正面的王朗军队,另外分出兵马悄悄从查渎出击,王朗果然来不及防备,大败之后向孙策投降。
激流勇退终老
会稽被平定后,孙策自己兼任会稽太守,上表任命三叔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授以重任。
孙静想念家乡,不乐意出外作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只能无奈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已是吴侯、讨逆将军、会稽太守的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因落单被刺客射了一箭,创痛甚剧,自知不久于人世。
临终前,孙策把军政大事托付给了二弟孙权,张昭、周瑜等人尽心辅佐,曹操表奏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孙权也想征召三叔孙静出山,但被孙静婉言谢绝了。
于是,孙权就居地将孙静升任为昭义中郎将。
后来,孙权通过赤壁之战成三强之一,事业越来越大,昭义中郎将孙静也没有参合,最终在家乡安然去世。
悦史君点评:孙静的一生,与家乡分不开,无论是跟着兄长孙坚南征北战,还是协助侄子孙策平定江东,功成之后他都没有留恋,仍是选择归家。
也许有人会说,孙静如果接受孙权的邀请,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获得高官显爵,但在东汉末年三国乱世,他的选择也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豁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