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廊桥遗梦》一书,纯属偶然之举。
那是缘于微信群里无意识的一次群聊:《罗马假日》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唯美爱情故事,无法企及《廊桥遗梦》的凄美沧桑——《廊桥遗梦》是活生生身边人般的事件,让人有触手可及的感觉……
话题一下就引开,而且异常热烈:
……《廊桥遗梦》是一本描写出轨的书籍,赤裸裸地渲染男女交欢的快感……
……《廊桥遗梦》是倡导西方性自由,想阅读的话,建议先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那是冰晶玉洁的爱情故事,让人坠落在冰雪世界般纯洁无暇的情感天地里。是人类恒古不变的纯真的爱……
……读到文末《从零度空间坠落》这段文字,那苍穹之下白雪一样无暇情愫,自心间油然而生……
……
群里的聊友莫衷一是,聊得甚欢……
然而,“出轨”、“性解放”这样的词汇,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似乎已经不能引起心灵有效共振了。倒是对唯美情爱故事的期待,让我有恨不得马上去拜读的冲动。
是尘世间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或者是群聊氛围让我有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我无法说清自己内心深处初衷。
一个是放荡不羁、才智过人的最后的西部牛仔:朗俊的容貌,健美的体魄,风中飞扬、凌乱的灰色头发,高耸的鼻梁,大海一样深遂无边的双眼,外表似乎冷酷无情,内心细腻敏感。一举一动都给弗朗西丝卡一种“有力量”的男人感。
一个是麦迪逊县温特赛特2号女主妇,弗朗西丝卡,身材圆润的农家妇女,相夫教子,在牧场和厨房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消耗自己的梦想。如果不是西部最后一个牛仔——金凯德在午后阳光下的门前问路,弗朗西丝卡,一位知书达礼的家庭主妇,激情的翅膀,早已折断在落后的村镇里;爱的希翼,在岁月中已随风飘零在庸俗平凡中。一颦一笑都让金凯德浪子之心情不自禁 。
罗斯曼桥,注定是他们人生之中一座生命和爱凝结成的廊桥。他们生而相逢于此,通过悠长的廊桥通道,走向彼此的心间,给彼此的夜空中留下千年美梦,随着廊桥下的河水流向远方。而他们在百年身后仍然以罗斯曼廊桥为家,长眠于此。把彼此的相思之苦撒在桥边,无人知晓,也无人想起。
岁月如歌,廊桥上“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如果你还想吃晚饭,今晚你事毕之后可以过来,什么时候都行。”的纸条,和金凯德孤身一人风雨相随多年后,又回到了它的主人弗朗西丝卡的手里。一段情缘自此找到了归宿:胡桃木定制而成的抽屉,还垫上一层软布,这就是廊桥传情纸条的家。留下的梦,还在继续着:没有当地人世故的恭维,也不会再担心邻居和加油站的人说三道四,唯有远古旷世的情感,在人类世界尚未开始的冰河世纪里倾泄而来,让人在零度空间里坠落。
离别时金凯德忧郁的眼神,融化了纯情的农家主妇。金凯德忧伤的话语,敲碎了弗朗西丝卡晶莹剔透的心:“在一个混沌不开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事只能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永远不会再现。”
一次放纵和半世守道的煎熬,在弗朗西丝卡留给儿女的遗嘱里,表现淋漓尽致。因为一时听从内心召唤,她违背妇道,跟随灵魂出轨,心灵在短暂的虚幻里得到了一时的满足。水融交乳之后,清晰的现实把他们送进了无底的深渊里,莫名的情绪在往后的日夜里萦绕不散……
不舍——在雨天里割裂,心口破裂的声音清晰地向双耳袭击而来。副驾驶座位上的弗朗西丝卡神色恍惚,一边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先生——理查德,讨论农场牲畜疫情;一边噙着泪眼,透过漂落密密麻麻雨点的车窗,遥望着金凯德的“哈里”依恋不舍地转向西北,消失在雨幕中、融碎在心间。
在浩淼无边的宇宙里,四天的时间和四兆年的光阴都是一样短暂。而在金凯德和弗朗西丝卡之间,这四天的相处,成了他们的永恒。金凯德以一个“外乡人”,或者是最后一个牛仔的形象,不带任何世俗粉尘,没有现实铜锈的侵蚀,以“力量”的使者,撞进了弗朗西丝卡一个农妇的平静的生活里,让她在乏味的柴米油盐间找到了久违的“力量”,从而给那一方宁静的莲池带来了短暂的生机和活力。
四天,是完全放纵的灵魂征程;四天,是灵与欲水火交融;四天,是世俗的抛弃、情感的轮回;四天,是一段情缘穿越现实,回到混沌初开的原始——周围视距为零:没有杂念,没有污秽;没有天地,没有风雨。他们在零度空间里坠落,冰火交融中掩埋了双方的有形躯体,化生出属于彼此的第三世生命体。那不仅仅是空间的零度,更有温度上的零度,唯有如此,才凝聚成了这份冰晶玉洁的情缘,才有弗朗西丝卡黄昏雨后下那份悠远漫长的回忆——回忆金凯德用生命写给她的那篇《从零度空间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