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看望病重的岳母,谈到生死话题,乡亲们说生命就像韭菜,一茬一茬的,真是话糙理不糙,我想加一句,悲伤是无法控制的,没有遗憾就好。另外,浓厚的宗亲文化是老家的传统,朴实有力,在外的我(们)虽然独立自由,但显得心盲力弱。这是我以后面对的课题。愿一切都好。
上面这段话是我大学好兄弟昨天在朋友圈发布的,看后深有感触。于是有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兄弟在文中提到了病重的岳母,不由自主想起前几年母亲生病的事情。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一直都有大病小治,小病硬扛的特性。平时的头疼脑热,一般都不会去医院检查,最多也就是去乡村卫生所开点止疼片来吃,或者找些偏方去菩萨庙里讨些仙丹灵药回来吃。
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生病头疼,奶奶就用一只海碗三根筷子半碗清水,让我躺在床上,用筷子沾水,在我头上顺时针转圈,当然如果是肚子疼,就会在肚子上转圈,总之哪里疼筷子就会出现在哪里。一边转圈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念的什么呢?都是家里故去的祖宗长辈或者亲戚朋友,一次念一个长辈的名字,然后将三只筷子立在海碗里,如果立住了,那就是这位先人想念我了。奶奶会告诉他不要来找我了,晚上会给他烧纸钱。如果筷子没有立住,那就再重复一次,筷子沾水,头上绕三圈,口中念念有词。只不过,这一次会换一个先人的名字,因为刚刚那个先人已经排除了,他没有想念我。如此往复,直到筷子沾水立住,那就成了,不用再继续了,肯定是这位先人长辈甚为想念我。
用奶奶的话说,先人想念我,却无法告诉我,只好通过密术造成我身体的某部分疼痛来引起我的注意。小时候不懂事,只是好奇,先人们何以如此喜欢我,三天两头来找我玩,或许是我小时候长得比较惹人爱,大家都喜欢我吧!结果,后来长大了,长残了,先人们就再也不来找我玩了,一次都没有。
当然,这是玩笑话,但却没有对先人的任何不敬,而且在当时,我对这个说法是深信不疑的。奶奶说,你躺着,等筷子倒下了,先人就走了,你就不疼了。
在我现在模糊的记忆中,好像真的是这样。当然,事实上,少不了母亲喂我吃的那半粒去痛片。
回忆这一段,其实是想说,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同样或类似的事情。人的一生那么长,不生病几乎是不可能的,生病是必然的。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天经地义。可事实上,除了一些大病或急症,山里人真的很少去医院做全方位检查。一方面是由于对现代医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忽视自身病情,身边亲人也多不够重视,认为搞点偏方或者挨一挨也就过去了;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经济原因,看病是要花好多钱的,而大部分人家出不起这个钱。另外,还有一个本质原因,就是对医院有着天然的恐惧,那是个不好的地方,阴森恐怖充满消毒水和死亡的味道的地方,天然让人回避。
其实这些年,随着时代进步和医学知识普及,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倒退十几年前,农村都还没有看病要上大医院求医的意识。县乡一级医院水平确实不如城市里三甲医院,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层面上可能就会造成误诊,耽误治疗最佳时机。比如我的母亲,一开始牙疼半边脸肿了,去村里卫生所吊水,连续几天,病情没有一丝好转。当时,我在合肥,并不知道身处老家的母亲生病了。周末打电话回家,才得知母亲生病,连续几天吊水都不见好转,我赶紧让父亲带她来合肥检查。而母亲晕车,不愿意来合肥,先去县城医院检查看看情况。我拗不过他们,只好让他们先去县医院。之后检查结果出来,说无大事,就是牙龈发炎的厉害,继续吃消炎药和吊水。我母亲历来有牙疼的毛病,所以也就信任了医生的检查,回家继续吊水和消炎药。
当时已是过年边上,我回到家中,看到母亲脸已消肿,她自己也说好了很多。加之,过年事多,人来人往,母亲坚持起床招待客人,并每天继续吊水消炎。时间一晃过了正月十五,我突然接到父亲电话说母亲病情突然加重,我赶紧让他们来合肥。当天下午4点多来安医专家门诊,医生建议马上住院,当我们赶到安医住院部,已经是下午六点左右。医生简单问了情况,看了脑部CT,就告诉我们,情况非常危急,并直接给我们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我和父亲都懵了,上午还好好的,这一下怎么就病危了!
医生告诉我,基本可以确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简单点来说,就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情况非常危险。后续的情况,其实就没有必要多说,医生做了紧急处理,隔天安排手术,当时在安徽只有安医和省立医院可以做这样的手术。我们只能庆幸,第一次就直接选择了安医,因为临时转院导致血管二次破裂的话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
事后和医生聊天,说当时情况确实非常危险,如果不及时就医,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医生说,其实早些时候来大医院检查,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县乡医疗资源和机器设备确实不够先进,医生技术可能也没有大医院那么高超,对于疑难杂症或不常见的病症都不好查出来。
所幸,母亲术后恢复得非常好。生活一切如常,只是要求她平常要多注意点,别太劳累。
文字写到这,再回过头去看,已经偏离了我原本要写的主题。本来是看着兄弟的感概心中也有所叹,想写一写逝去的乡村和宗亲文化的消失。不过思绪把我带到这里,那就不用删除,就留在这里吧,另文再写吧。
愿天下母亲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