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现场聆听过两位优秀教师同课异构过这节课。因为我一直没教过高年级,所以对这部分的教材内容也并不熟悉。当时自己就像个学生好像在学新知识,记得揭示课题够我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为什么要叫“真分数假分数”,“真”在哪里?“假”在哪里?
就这节课张教授和来自江苏阜宁的李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
首先,李老师提到他听过的一节真分数,假分数的课,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张教授的指点。
“真分数假分数”教学设计
张教授认为,把活动一改为用“命题有真和假,假命题也是命题”作为情境引入新课;活动二设计很到位;活动三开放大度大了一些,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发现,直接阅读教材就好。对于活动四张教授还是强调应该在定义中“表示一份或几份”的后面加上“大小”,让分数回到有大小的数系里面。
假分数也是分数,只是一些假分数可以化为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之和,而另一些假分数可以直接化为一个整数,因此假分数的假就假在这个整数上。
上学期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就像许多教师想把这一阶段的分数表述和后一阶段的分数意义统一起来一样,我也是反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表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用3/4。可确实,学生不领情,他们还是会一直讲“取其中的几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大概是他们之前所经历的分数的产生都是源自于“平均分”和“取其中”。
“取其中”的活动只能产生真分数,只能表示部分与整体;“表示这样”可以涵盖真假分数,涵盖了相比较的关系。
谈话中,老师们还达成一致意见,分数里最本质、最关键的还是真分数,假分数的地位都是从属、次要的。
还有教材应将谁是“单位1”交代清楚,避免像下面的题目有些孩子会认为是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