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开始的阅读是一本叫做《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的书,两年前,在看发展心理学的时候,看到了依恋类型,当时只是一段两三百字的段落而已,但是,确实已经给我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婴幼儿期开始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基石和出发点。
动力心理治疗的一个方法论就是回到案发现场,找到蛛丝马迹,然后,让这个觉醒之后的个体带着觉知来改善自己。
不过,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完美地重现昨日,每一个人之所以拥有这样的个性,拥有这样的心理模式,都不是单一因素可以推动的。即使是父母同时带大的双胞胎,也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水平和应对模式。
但是,研究依然可以去努力找到那些拥有我们理想中的安全心理模式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外在环境,他们经历的关键时刻,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让那些不幸养成了不安全心理模式的个体去参考,然后,在目前的各种关系中,通过别人的辅助,比如心理治疗师的辅助,逐步改善,培养一个内化的安全基地,改善人际模式,最终改善人际关系。
这些来自这样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全新的知识,纳入我已有的知识体系的时候,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是关于关系在亲子和教练中的应用。
亲子关系中,一个柔弱无助的婴儿,出于求生的本能,会把得到父母积极反应的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逐渐整合成自我的一部分。而那些父母故意或者不知何故没有回应的部分,会被摒弃。但是,做父母的,其实不能够完全把握哪些行为会被孩子积极整合起来,有的时候,孩子的感受和父母想表达的不完全相同。所以,灵活而包容的养育行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亲子关系推向安全类型。包容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情绪,传达的信息是安全,让孩子知道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无论自己发生什么,父母是一个安全港。
我小的时候,镇上有个傻子,后来娶了一个媳妇,生了一个女儿,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这个傻子的妈妈是我见到的最有包容心的妈妈,她以她的爱心和耐心养育了孙女,让她在先天的劣势中依然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教练,是以激发人的潜力为目标的一个群体。人的潜力其实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在没有发现之前,就相当于不存在的一种东西。教练就是努力在GPS上定位的那个人,全面深入地了解被教练对象是必要的前提,除了可以用各种工具进行测评外,与被教练对象之间的安全信任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在教练过程中,如果教练可以包容,可以真诚地袒露自己的想法,对于被教练对象来说,也就像是一个安全的基地,他在这种关系中会全然地表达自己,他的潜力才能真正地被探测到。而以技术为导向的教练过程无法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