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这里是小苏。
12月初因为工作需要,去了一趟东北。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到北方。
从小生活在西南,冬日湿冷,几乎是没有见过雪的。对寒冷的感知停留在大学。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厚厚的积雪,跑出去玩两圈,手机就被冻关机,眼镜也起了雾。洗完头不及时吹干就会被冻住,用梳子能梳下来一茬茬的冰渣子。
我以为已经够冷了。
但东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我太天真了。
-01-
对东北的第一印象就是冷冽的寒。
落地时已经是天黑,大约是没有见到想象中的积雪,让我错误估计温度,没戴手套就出了机场。
刚出机场大门,还洋洋自得地想着,也没他们说的那么夸张嘛,这不是还好么?
然后转过大柱子,寒风扑面而来,裸露的耳朵被刺骨的寒凌虐了一番,握在在行李箱拖杆上的手指骨节也被冻得生疼。
在装行李的间隙,机场工作大叔戴着雷锋帽,穿着军大衣,双手揣进袖口,声如洪钟。
“你说你们来东北干啥,这冷,有啥好玩的。”
“对啊,好冷哦。” 张口回应,哈出一大团蓬松白气。
掏出手机看了下温度,-7°C。
才-7°C!
- 02-
东北四点左右便是日落,会显得白天很短暂。但每天早晨六点多起床就不会有这个感觉了。
我们三个女生住一间房,洗漱化妆上厕所都需要错开时间,每天起床都有点兵荒马乱。因着是来北方出差,行李都需要用膝盖顶着才能合上,每天早晨收拾完行李,都感觉做了一套早操。
早晨赶路时,明亮的阳光从车窗洋洋洒洒地扑进来,是成都少见的晴朗。建筑鳞次栉比地掠过,干枯的枝桠奋力伸向透明的蓝天。
时节是荒芜的,植物的生命力在秋天消耗殆尽,留给冬天的只剩下枯焦的尸体。
街道上少有行人,人们躲在有暖气的居室里,等待冬天过去。偶有零星几个身影,也是全副武装,不给风流一丝缝隙。
“冬天就别见了,春天再见吧。”这是东北对风的诀别诗。
在东北的第一晚,翻开的第一册书,扉页上写着“从这里开始,连风都是流亡。”虽然写的是西藏,但却很符合对东北的印象。
-03-
出差总免不了赶路。
信号时有时无,音乐断断续续。晕车种子选手,总是昏昏欲睡。
车窗框住了雪原,村庄,落日,草垛,冰封的河,荒芜的山,还有鸟群飞离树梢时,落下的一场黑色的雪。
车内温度舒适,羽绒服被安放在座椅上,窗外的冰天雪地变成了投影幕布上的记录片,知道是真实的,又有无法感受的虚幻。
从雪乡出来的时候,与一长排雾凇相逢。天气晴朗,阳光漫溢,一束束透亮纯净的冰,就静静地卧在本该枯黑的树枝上,水和寒冷碰撞出一树银花。
-04-
住在雪乡那夜,遇见了一场暴雪。
纯白的雪落满枝桠,冰糖葫芦的红,烤红薯的热气,叽叽喳喳的游人,漫天飞舞的乱糟糟的雪花。
和同事一起换上大花袄,围上绿头巾,气质一下就变得淳朴了,仿若熟门熟路的东北小媳妇。还被游客拉着拍了好几张合照,雪乡NPC成就达成。
最初只是毛毛细雨,我们也没想到雪会下的这样大。雪乡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飘着雪的水晶八音盒,只不过音乐不是卡农,而是东北大秧歌。
雪黏住头发,不一会儿就湿成一团,但已经无人在意。女孩子们在一起,总能轻易玩得沸腾,尖叫跑跳,甚至还有力气拉拉雪橇。
来之前对东北的炕有很多想象,比如炕上吃饭,比如暖和烫脚,比如有阳光的味道。
但是都没有,完全没有。潮湿的,不够暖和的,有些洁癖无法忍受的“黏腻”(仅针对我所住的)。合衣躺下,总也睡不安稳。地暖将玩雪弄湿的鞋袜烤干,却烤不干我刚洗的头,谁能想到酒店会没有吹风机呀!
-05-
落雪的羊草山很美,很冷。风很嚣张。
雪松上驮满厚厚的软雪,风一吹,就浮在空中,变成细小的光点,飘进眼睛,然后融化。伏在脸颊的头发,不多时就挂上了霜。
山道很长,白茫茫的一片,两旁高林耸立,人浓缩成一个个小黑点,缓慢前行。雪积了很厚,每一脚都会陷下去,然后再抬起,如此循环。厚重的衣服、帽子、耳罩,让这个简单的动作变得格外疲惫。
如果山顶不是阴天的话,我大约会觉得非常值得。不幸的是,四野茫茫,甚至难以窥见一方蓝天。
还好,啄木鸟凿树的声音很响,山顶的泡面很香。
-06-
横道河子很美,横道河子很冷,横道河子很适合拍照,横道河子冷得无法掏出相机拍照。
铁路道口,淡色屋墙,雪沿着街道散开,天空被交错的电线切割成一块块透明玻璃,很干净,跟它穿巷而过的冷风一样干净。
横道河子的每一个角落,都让人感觉到安静祥和。脑海中会自动配上一些轻快的音乐,很显然,这里更适合穿着薄薄的百褶裙在小路上奔跑,而不是如我这般臃肿的“大鹅”。
爱猫人士有一项特异功能,前一秒还冷到发毒誓说“绝对不把手拿出来!”下一秒就干脆利落地脱下手套,将爪子伸向猫猫的额头。
到这里之前,在网上刷到过一篇帖子,大意是等这代人老了,离开了,这个地方就彻底荒废了。是的,即使这里很美,有很多旅拍的人,但也可以明显感觉到萧条。
写到这里时,自动播放到了裘德的《北海道恋人》,实在是太适合了,不需要再多言语,音乐就能将情绪传达得极为到位。
-07-
伏尔加庄园是一幕静谧童话。淡绿、淡黄、粉色的城堡,以及从城堡背面落下的夕阳。
在这样一个充满童话感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滑雪圈。从高台一冲而下,本就松松垮垮的毛线帽,连带耳罩,一起飞离我的脑袋。这丝毫不会影响一个南方人对滑雪圈的热情。一趟又一趟,一次又一次。
工作人员主动提议把我们两个女生排在一起,一个在前面抱着后面人的腿,另一个抓进自己的雪圈,说是叫“开火车”
两个雪圈一起从高台冲下,尖叫声响彻耳畔,然后一个颠簸,冲过头,冲出了雪道。工作人员表示想不明白。
“你们两个小女生也会冲出去,一般比较重的才会冲过头”
也许是打工人的怨气太重?
-08-
本来以为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记下来的,提起笔还不少。
雪谷三人尖叫溜冰、哈尔滨菜市场、中央大街、松花江......
春饼,杀猪菜、俄餐、饭包、冷面、肉串、冰糖葫芦、马迭尔冰棍......
每个地方都冷,每个菜分量都挺大,饭包比我胳膊还粗。不过可能是运气不好,买到的饭包都不好吃,买到的烤冷面不如成都的香。
最后得说,东北人民真热情啊!谁路过都能侃上两句。蹲在街边等同事的时候,都会有人问你要不要进暖和暖和。就是语气让人觉得被骂了,但内容又是极其和蔼可亲,真是神奇的东北话。
回办公室,大家都被问对东北的印象是什么,回答千篇一律又铿锵有力。
冷!!!!!
—END—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