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论衡》已经读完很久了,全书的精华,都集中在《卷二十·论死篇》。
里面关于“鬼”是否存在,从各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证,最终说明:鬼是不存在的。
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都懂。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又是在相信有鬼神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
比如各种祭祀,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拜祭神明或逝去的先人。
据说因为“天地银行”的面额越来越大,人们已经开始担心另一个世界的通货膨胀问题了。
科学告诉我们说,人去世后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说里,关于生死的观点:人一旦去世,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好人会转世为人,坏人会下地狱,或者转世沦为畜牲,受各种苦楚。
对宗教的了解不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其中的“修来世”一条,越来越觉得能理解了。
当一个人大半辈子过去依然无所建树,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总得找点寄托。
我们现代人可以“搞钱”为目标,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还是要有希望才能活下去。
倘若一个贫苦人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果精神再无所寄托,可能会有更多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宗教与政治,应该一开始就是共生同成的吧。
说完以前的事情,再来说说现代人的迷信鬼神的缘由。
据说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迷信“菩萨保佑”、“祖宗保佑”,而且对风水很在意。
普通人每天的生活太简单了,每天三点一线,多年如一日,所以不怎么热衷于求神拜佛。
但身在高位的商人或官员,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成功了,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实力。所以他们会更加迷信。
而且很玄的是,据说有一位大人物,已经移居海外,生意做得特别大。
他每次过年回乡祭祖,来年必定顺风顺水;有一年实在走不开没回乡祭祀祖先,结果第二年各种不顺。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祖宗法力无边,当然无从考证。但就算是偶然,大家也愿意为了自己的事业,多加上一重保险。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普通人家的拜祭先人,其实更多的是怀念先人的一种仪式。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一样: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电影里说,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失,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有亲人离去的家庭,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家人是真的不在了,只会觉得自己的家人只是睡着了,或者只是出了个差,去了远方。
家里的东西还是故去的人收拾的;亲人的衣服还在衣柜里;仿佛你一呼唤,那个熟悉的声音还会响起,还会有往日亲切的笑容,还有会那个让人心安的声音。
然而,时间过了一个月,两个月,那些痕迹一点点淡去,我们才能接受,自己的至亲是真的走了,已经阴阳两隔。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地体会失去亲人的悲痛。
我想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去怀疑有没有鬼神的存在,只要能再相见,无论是人是鬼都可以。
所以关于鬼神的问题,我们也不用再纠结了。心中坦荡,自然无所畏惧。但感情也要找个地方寄托,祭祀、拜神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不影响别人,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