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牙齿不太好,四五岁时就生了蛀牙,最初觉得她还会换牙的,就没有太在意。可最近发现吃饭只用一边咀嚼,怕脸部变形,便决定带她去补牙。
女儿胆子很小,但自主意识强,只要她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会尽量做好。跟她说明了必须补牙的原因后,她想了想说:我答应去补牙,但要到那个特别温和的阿姨那里去。我也记起来,一年多以前,女儿换门牙时,因为她太小心了,活动了很久没有掉下来,因为影响饮食,便去原先住的小区附近的牙科诊所里去拔牙。那时候女儿特别害怕,吓得又哭又吵的,但是诊所里的女牙医特别温和,攥着女儿的小手聊了会天,等她情绪平复下来,叫她张开嘴看一下,先不给她拔,结果女儿情绪放松的张开口以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牙齿已经给拔掉了。因为有过那次拔牙经历,女儿这次补牙就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而且一下想到了那个女牙医。虽然搬家离着很远了,但是我还是带着女儿,穿越大半个县城,特意去了那个诊所。
诊所规模不算大,只有女医生和她的丈夫两个。或许是因为是周末,人比较多。我们便坐在靠女牙医一边的长椅上等待着。女牙医正在给一位老妇人补牙,老妇人借着漱口的间隙不断地跟她说着什么,她耐心地倾听着,也时不时的温和的询问或者应答。牙医丈夫话不太多,诊疗病人却明显比女牙医干净麻利。他接待完四五位病人女牙医还在慢悠悠的给老妇人做着牙齿清理。在我们等待期间,牙医丈夫几次借着开单,收费时起身摔一下胳膊或扭一下腰身,这样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看着都知道是很累人的。夫妻俩尽在咫尺的工作,却全程各忙各的。期间,牙医丈夫问过妻子一个什么问题,上一秒还温和的对病人嘘寒问暖的女牙医,却骤然语气大变,头也没抬不耐烦地说:这样的问题别问我。 我偶尔抬头看到他们的营业执照上,是男牙医的照片。我猜想,女人工作中的耐心可能也是因为刚刚入行。但女儿信任这位温和的阿姨,我也只好陪她等着。
轮到女儿时已临近中午,女牙医依旧耐心温和,先跟女儿聊了会天, 等她情绪放松了,才开始给看治疗。补牙是很繁琐的,冲洗,打磨,填补,每道工序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又恐惧,有折磨的,听话如女儿,也是几次喊疼,喊害怕的。但是女牙医没有一点着急或厌烦,一直是和蔼温和的。又过了一会儿,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从诊所的里间走出来,犹犹豫豫的走到你女牙医身边,说:妈妈我想出去玩儿。这时女牙医语气顿时变了 ,烦躁的说:别捣乱,没有看到我忙着吗?坐椅子上看片去。小男孩儿很听话的坐在我身边的椅子上,愣愣的盯着电视里在放的动画片。有时候他也转头羡慕的看着他的妈妈温和的和我的女儿说话……
跟女儿补牙回来,我想了很多:女人到底该怎样经营生活?现在针对女人的鸡汤文太多,比较统一的论点基本就是家庭妇女是最危险的职业;女人一定不要丢掉工作,事业。或许这些说法都没错,女人也有权利活得鲜衣怒马。但用心想来,人活着的初心是什么?看一看动物世界便明白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从动物进化为雌雄异体以来,繁衍和养育后代的大事便有了分工的不同。这个不是制度文明或者其他等等高大上的道理决定的,而是物种的进化自然形成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有利于后代成长。但我们这个时代的国人大多跑偏了!当然有一部分低收入者是没有办法,为了养育一家老小,只能拼命操劳。但现实是很多像牙医夫妇这样的高收入者,一起拼搏在赚钱的第一线上。看似共赢,实则把太多的人生乐趣都丢了。记得 新概念里有一篇《索耶一家人》的小文,就是简单介绍索耶一家一天的生活,但我读了以后印象很深,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索耶先生去上班,孩子们去学校,索耶太太做完家务后约朋友们喝喝下午茶……牙医一家也这样生活岂不是更好?女牙医本性温和,只是把她的温和过多的输出给别人后,对自己最亲的人却没有了耐心。如果她也和索耶太太一样,有空喝喝下午茶,她的男人,孩子会受益更多的。她肯定有心情在男人劳累时给他捶捶背,顺手捧给他一杯热茶;也肯定有耐心放下手头的一切,给孩子做最好吃的营养餐,把最温暖的话语跟他说个遍……
至于,像我们大多数不穷不富的女人,就更不要给自己套上某些沉重的枷锁了。与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防患于未然上,倒不如忘我的投入,用心经营家庭,用爱呵护子女。至于家庭最终的走向,我相信那绝不会是某些单一的因素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