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大概从打到孔老二开始吧,中庸就被弃如敝履,不仅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思想的代表唾弃而糟,而且常常和犬儒主义以及平庸画上了等号。
但是中庸之道,其思想实质,实在是很高妙的境界。试看《人物志》对中庸之德的描述: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聩,质而不縵,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这种理想化的人格,也体现在孔子对老子的赞誉:”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在儒家看来,龙体现的,也正是中庸的人格。
可见,中庸绝不是和稀泥,而是“能屈能伸,以达为节”,是“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庸和平庸划上了等号呢?因为中庸境界太高了,实在是太难以修炼成了,大多数人,修中庸之道,修着修着,就修成了平庸之道。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没有足够的智慧支撑,可不就是成了个只会和稀泥的庸人么。
而儒家对中庸之道的追捧,搭配大大多数的平常资质,就产出了大量的平庸之人,实在是,意外之悲惨事。
所以对我等平常人,也不要想着一定要追求中庸之道,痛痛快快去生活,发挥自己的兴趣,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也就行了。
至于中庸,就如天上的明星,仰止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