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我们过元宵的习俗也会有所不同。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的元宵习俗。
主题:《元宵——地方习俗》
作者:班忆莲
指导老师:彭浩
时间:2019.2.19
地点: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镇清水村
老锅炖猪脚,这种锅已经比较老了,但经过时间的燃烧,它的外壁有一层黑色的“保护膜”,比较耐烧,这样炖猪脚可以炖上半天,煮出来的猪脚比较入味,嫩滑。
民以食为天,因为以前没有农药来消除那些啃噬庄家的害虫,所以淳朴的农民只能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来到自家田地里用稻草点燃后再放上炮仗叶这种方式来驱赶来年的害虫,又因这种叶子燃烧起来声音像放鞭炮一样,所以当地人们称它为“炮仗叶”。
当地每年正月十五的主食,猪脚,这是过年之前家里杀的猪,然后猪肉都被撒上盐吊在灶火上面,这也是最古老的保鲜肉的方法。切好的猪脚已经完全熟了,待到晚饭时只需放到锅中水煮即可。
每天人吃晚饭前,都要把家里的牲畜给喂饱,不排除这一天。先给牛喂点熟食,然后再把牛赶到牛圈里喂它们稻草,稻草不仅可以当食物,如果牛吃不完,剩下的稻草可以铺在牛圈的表层,这样牛圈就不会潮湿。
当晚饭差不多做好了,就要在堂屋香火下烧纸点香,要保证每一柱香都点燃了,然后再把三柱香插在香火盆上以祭祀列祖列宗。
香不仅只插在香火盆上,还要插在每个大门的门口,以及猪圈牛圈门口,更重要的是还有灶火台上,并且插完每三柱香就要烧三张纸。
村里面只要听到谁家门口放鞭炮,就知道谁家要准备吃饭了,那乒乒乓乓的炮竹响声,是我们对新一年美好的期待与愿望。
在吃饭前,爷爷拿着碗装着一点白酒在给家里的祖宗供饭,虽然每天每一顿都要这样,但是正月的这几个节令更为极其的重要,要供好饭之后大家才能动筷子吃饭。
不管在天涯海角,只要过年亲人都能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哪怕吃着简单的食物就是最幸福的事。
饭后吃点瓜子花生,这是当地的习俗,在中国吃花生瓜子的历史比较悠久,用在不同的场合上寓意也不同,但大多数都是用来娱乐消遣的。
爸爸每一年都会在门口换上新的灯笼,不管上一年的灯笼是否好坏都要全部换掉,所谓新年新气象,就只图着这个“新”字,崭新的一年要红红火火。
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小孩子每年都很期待着过年,因为有红包收,有烟花看,还有许多看不尽的热闹和新鲜的体验。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有意义了,其实年味还是那个味,只是我们不再是那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