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暑假,通过阳台窗户,看到小学生在游泳馆开始游泳了。水面闪动,在封闭紧密的窗户缝里,透露出游泳池一阵阵叫喊声。此情此景把我带回到半个世纪前的儿时。
那时候的关中平原,每到夏季,风调雨顺。遇到不好的年馑,干旱无雨,庄稼减产。暑假里,除了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中午时分,便和村上的孩子一起去学校旁边的涝池浮水。浮水,就是平常说的游泳。
那时候,家乡每个村子都会有一个涝池,且是在整个村子最低处,其主要功能就是储存来自天上的雨水,疏通村里各家各户水涝,用于每家每户洗衣服,生产队里马牛猪羊等的饮水,还有盖房用水。除此之外,就是小孩子浮水的好地方。
浮水,是当时年代孩子们夏天玩的最惊险的活动。小伙伴们在上午就约好浮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都在一点左右,那个时候天气正值炎热,涝池水温自然上升,正好适应身体。再一个就是家里大人都在午休,这个时候是孩子“出没”到涝池浮水的好时机。说白了,就是背着大人偷偷的浮水。
小伙伴聚集一起,往涝池岸上一站,一边说着怎么一口气能扎几分钟猛子,一边把身上衣服剥个精光。然后,就伸手把热乎乎的尿液拘到手里,立即涂抹在肚脐眼儿上,据说这样做会防止下水后肚子疼。因此,就成了浮水前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在涝池洗衣服的少妇们也会自然的偷窥一下他们的小宝贝,好在心里有个数儿,对以后说媳妇,可是个参考值啦。
一丝不挂的小伙伴,没有今日的游泳裤,赤身裸体,好不风光,各自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涝池边,一字儿排开,如果人数多,岸边不够站立,有的小伙伴就会站在离水面不足一米,似乎和水面平行的歪脖子大柳树上,大家一二三就噗通一声跳下去了。
这时候,只见深蓝色的水面一道道浪花,随着用力前行的速度,整个涝池象是水上乐园,水花四溅,加上不同步的速度,尽管耳朵里塞上了东西,难免水滴渗入里面,双手不断的搏击水面,呼喊声,水浪声,在涝池周围回响着,飘向村外很远的地方。
有的是狗爬式向前运动,有的一下去就一头扎进了水底,探险似的在水底向前。特别是后来有了玻璃后,有些恶作剧着,把玻璃扔进水里,一不小心就把脚扎破了。更有甚者,由于用力大,玻璃碴子把肚皮划出一道道血印。一旦浮出水面,那简直是“血肉模糊”呀。
那个年代,大家浮水也就是玩乐,后来才知道能够锻炼身体,增加肺活量。也是一种儿童游戏,在暑假里为自己增加乐趣。
快到大人们上班的时间,就开始从涝池上来,结束浮水活动。有时候,会有家长赶到涝池来训斥自己的孩子。毕竟浮水是一项有危险性的活动。有的就提前回家,想躲避家长对浮水的检查,在路上就对检查做出了应付准备。由于天气炎热,往往浮水后的身体任何部位,只要用手指甲轻轻地从皮肤上划过,就会有一道白色的印子,这就是浮水的证据,一般情况下,家长发现后会好好教训一番,甚至毒打一顿。因为,由于多种原因会发生在浮水过程中的抽筋,溺水事故,难怪可怜天下父母心,要好好教训才是。
时间如梭,一晃几十年了。但是儿时浮水的场面随着季节的到来,经常在脑际浮现。那种天真无邪的孩提生活,那种天然生成的浮水涝池,那种没有遮掩的原始状态真的很美!尽管没有今天游泳池里的孩子们幸福,可正因为那样简陋的浮水活动,也教给了我们适应大自然的道理,也从此走向触摸小溪,河流,长江,大海的征程。
儿时的浮水,犹如一副副动画片,随着年龄增加,越发更加精彩,深刻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