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会区分了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又知道如何激发合作让家庭中大家的事变得更好,瞬间感觉轻松多了。没了过去没完没了的内耗,互相迁怒,在一次次明确边界,沟通合作过程中自己越来越游刃有余,每个人都开始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当我文字化写出我的感悟时,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因为我发现我脑海里想的是一回事,当去描述输出时,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自己脑海里想象的好像还有漏洞,让你写不下去,脑子真的是一片浆糊,但因为没有打通,脑海里仍在继续不断思考,就像找不到正确答案,你是无法说服自己的。
24号周一写到自己经过一轮一轮的艰难沟通,激发孩子学习,觉察到目标应该由孩子定,而且还感觉突破了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挺高兴的。
所以在周二的时候,我提前问了孩子今天的目标,预计几点完成,孩子说那就数学2页,语文1页,晚上8点30之前。我说行,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找我。中间没有催孩子学习,到了傍晚,孩子自己主动去做作业。数学卷子2页都做了一部分,但还有一些空的,然后昨天的一幕又上演了,孩子又开始沮丧,不做了。
当时我脑海里比较理想的情景是,孩子自己定的目标,他会自己努力去做完,如果不会,应该来求助我的帮助,我们一起完成他自己定的目标。所以当他又沮丧不做时,我也有点气愤,感觉总是这样,自己答应过的事都不做。我知道这其中肯定还是有问题,所以我就去看课程,突然看到了复盘,我又想对呀,孩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好,他需要时间去成长,然后我就说,咱们一起讨论看看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没有完成吧?其实孩子是不愿谈的,是我一直在尝试跟他说,还用复盘完我们就一起玩游戏利诱他。
他说,“还能怎么弄,改目标呀!”“那怎么调整?”“那就把目标定的再低点”。我内心崩溃但知道这未必并不是一个办法。我又说,“我们总结也是为了看到自己进步,然后更好的前进。你看今天就比昨天写的多”。他一听这话,就来了句,“就是呀,可家长还不知足”,后来他又说,每天都比前一天进步,这就是会有成就感,后面才会越来越好。后面还有一些话,有点记不清了。(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想孩子想表达的意思是,你们家长不看我们每天取得的进步,却一直揪着我们不完成当天任务这件事不放。)
那天晚上我并没有生气,只是我很困惑,觉得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今天是他定的目标,他完不成,他不想办法去解决,还是我去在推动,所以我不知道再怎么说,我就头趴在桌子上想,说了一句,“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哪些责任是我的,哪些责任是你的。孩子悠悠来了一句,“你才知道呀!”
我趴了半天想不通,我也不想弄了,啪地站起来说了句,“走,打游戏去”,孩子立马来了精神,但他还不忘补刀,“你觉得咱今天的谈判怎么样?有进步吗?”我说,“谈判?”他说“哦,那讨论吧”!我认为的复盘总结在他眼里就是谈判,我已经欲哭无泪了,口是心非地说了句,“今天比昨天写的多就是进步。”
打游戏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孩子状态也很好。也可能是孩子兴奋的状态启发了我。突然我觉得自己知道问题所在了。我一直跟孩子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自己负责。可是我在做什么呢?
他不写作业,我比他还着急,想尽办法循循善诱,还制定各种奖励措施希望他能早点完成作业。他学的不好,我比他还焦虑,想尽各种办法去提高成绩,反而孩子成绩一降再降。天天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可我比他还上心,看的比他还重要,从这些表现来看,这到底是谁的事?
我恍然明白,这不就是我得事吗?虽然嘴上说学习是孩子的是事,但实际承担责任的是我,这就是典型的分不清责任,分不清界限,一件事两个人在掺和,所以就会一直混乱。
我就问自己,如果是他的事,那他怎么做就是他的事,他早点做或者晚点做或者不做,都是他自己的事,那是他的选择,只要他为他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行。我就有点明白,对于我家孩子的学习,我该怎么做?
因为我家的孩子已经放弃学习了,我努力了6年,没有培养他一点学习的动力,我一直冲在前面,也没有让他养成自我负责的能力,我现在需要从头做起。
所以在我刚刚和老师达成共识,想下周开始实施时,机会就来了一次。
周五他们语文阶段测试,老师提前发了电子版答题卡,让学生打印出来,直播课上老师播放试卷,孩子填写,考试结束5分钟内拍照上传。
不出所料,一张空白卷子,就是第三大题选择题写了几个A,B选项,前面的看拼音写字和填空两道大题就写了一个字。我以为孩子会闹,没想到孩子挺平静,就是说了句,“哎,挺丢人的”。我知道卷子会是这样的结果,我提前准备了几句话,就平静地跟他说,“当你选择了上课不听讲,看网页,不写作业,不复习,你就要承担你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你考试不会,空很多题。你要为你的选择负责。”孩子说,“哎,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我以前跟他聊过,他说他已经习惯了,他认为他只要接受这个丢人就OK。
让他开始不爽的是,交上答案一会语文老师就在群里@他和另一位同学,让两位同学对试卷私聊给老师一个说明。他问我,“怎么跟老师说呢?””这是你的事,你自己想吧“他开始小声哭起来了,“你帮帮我吧”。我说,”你想想老师为什么找你”?”因为做的的太差了”“那你就跟老师说说为什么做的这么差?”“我不知道怎么说“,
其实这正是我想要的,因为原来都是我帮他分析,给他建议,告诉他怎么想,怎么说,而且都是我出面跟他老师沟通,他总是躲在后面。
我知道我不能再替他做事了,想让孩子学会负责,我不能继续帮他了,只能让他自己面对。我告诉他,“你的事,你需要自己去解决,你得学会自己去面对“。说完,我就离开了,给了他手机,让他自己在屋里。
过了15分钟,我进屋问他,说完了吗?他说:“没有,你说我为什么考的这么差?”说完,他自己也知道他问这句话很可笑,就低下头小声哭着说,“我一直不敢说”。我说:“是,但你也要自己想办法去克服。“我就又离开了。
要是以前,看他这么为难,我就会帮他,我们会在一起想办法处理这件事,但现在我知道,我不能再去承担他的事,必须让他知道他要为自己负责。而且我心里还在想,那么长时间拿着手机,他要是根本不在想怎么答复老师,浏览网页怎么办?我就对自己说,那也是他的事,不管他怎么安排,他需要自己去经历。
终于后来他说出了第一句话“老师,我想了一下,认为我这个主要是字不太会写”。
老师回复:“都不会写么?字不太会写应该是零零散散的空着,而不是全空着”
他想了半天,回复:“那你认为我是哪里出的问题?”
老师回复三条:态度!“想要成果还不肯努力”“”害怕丢脸却不去奋斗”
他又问:“那你认为我应该怎么改?”
老师回复三条:“答案在你自己心里”,“努力这个东西不是靠别人的”,“说白了就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他说:“好吧,老师,我大概知道了”
老师说:“我等待着你的变化!”
他说:“好的,老师,谢谢”
老师回复:“不用客气”
前后40多分钟,孩子终于在没有我的情况下,自己说出了这几句话。
后来我进去,跟他聊了聊,他说,”我一直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说,”你总要迈出第一步,我们需要学会自己面对问题,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跟老师协商说,在网课期间,如果他不上传作业,每天开课前希望对他能点名批评,作业是他的事,我不会再像以前替他着急,想法设法让他去做。他如果没有任何动机,我做再多努力都没有用。学习是他的事,由他来安排,如果他不希望被老师点名,觉得在同学面前丢脸,那他自己去想办法,如果他需要我帮忙,也需在我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找我,其他时间我不会提供帮助,如果有例外,也是因为我自己决定的。
如果他觉得每天被批评点名他能接受,仍然不做作业,那他能为此承担起,我也佩服他。我不会像以前一样把两个人大量的精力放在他的学习事上,他还不愿意写,我还焦虑得不行,根本无法高高兴兴和孩子相处,把家庭弄得低气压,感觉好像只有孩子按时写作业了,我们这个家才能轻松,这不是我的初衷。
这两天就感觉自己面对孩子轻松了很多,我们之前一直纠缠不清,很多事都不用花费精力去跟他内耗解释,只要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这是我的事,我决定怎么做,如果你有建议可以提,但决定权在我。”他的事我就说,“这是你的事,你来定就行”。今天早上需要一起打扫卫生,我就先问他,”你现在有你的事要做吗?没有的话,我们一起要合作收拾我们的家了。你是拖地还是擦拭房间?“他说,“我拖地。”等我们把家都收拾干净,我们一起奖励了20分钟电脑小游戏。然后我就说我需要做我的事,写我的文章了,他就自己去看他的书了。
虽然我们还会有争执,孩子总会给我出些意外想象不到的情况,但我现在能开始引导孩子去想我们为什么争执?是约定没做好,还是越界了,还是有什么新发现。孩子开始会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像以前只要遇到不如自己的意就控制不住发脾气或迁怒他人。
每个孩子的问题不一样,6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自我学习,调整,反思,学习各种方法工具,依旧没有转出来,和很多家长的困惑是一样的,我打心眼里想让孩子自我负责,可怎么这么难呢?
最终的源头还是在怎么能真正理解并分清责任,确定好边界,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我们不仅要孩子自我负责,我们家长也要做到自我负责,这样才行。
可是父母嘴上说着学习是孩子的事,实际上孩子怎么做,做什么,都牵动着父母的每一个神经,当孩子自觉主动,做的好,父母高兴,心里乐开花,当孩子不如自己预期或所愿,就寝食难安,焦虑不已。当自己的情绪随着孩子的学习起起伏伏,不断受其影响,就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学习是孩子的事,父母是一直参与其中的,并没有完全把责任交给孩子,这一件事上仍有两个人在负责。就像老师说的在学习这件事上,有一个数轴,当父母越焦虑越着急,参与越多,占的比重就越大,而孩子承担的就越少。
我在想我在怕什么,为什么明明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却还一直参与不敢彻底放手? 如果一个界限分明,自我负责的人,在与人交往中,能够做到我的事,我说了算,他人的事,他人说了算,即便我对他人有期待,但也仅仅是我的期待而已,当他人不符合我的预期时,即使可能我会生气,那也是我的事,与他人无关。我需要想想自己为什么生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试图去改造别人符合我们的预期,来达到我的预期。
我们害怕为我们的负面情绪负责,这说明我们父母也不是一个能完全为自己情绪负责的人,期待他人为我们做改变。
至于他能不能就此好好学习,那是他的事,但我仍会记录我们之间的一些互动和变化,我喜欢记录一些过程,这会让我看到自己不断地在发现,在改变,这也是自己的一个成长过程,会记得自己每一次的受困点,突破点。
我现在有点明白什么叫父母要无条件爱孩子,是指对于孩子的事,父母要无条件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去尝试,即便是错了,他痛苦,那也是他的事,他的成长经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真正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