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了“解答题高手”和“选择题高手”,如果一个人既是解答题高手又是选择题高手的话,把一件事做成的概率会更高。如果用投资者和创业者来举例的话,投资者是选择题高手加上一个解答题高手的创业者则是最佳的配合。
对于解答题高手这件事,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这方面的锻炼从来就未少过。而选择题的修炼,恐怕是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在做“选择”这件事情上来看,总是显得有些“没有自信”。而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锻炼“选择”的机会确实少之又少……甚至连选专业这件和自己未来息息相关的事情,大部分的人也是被大人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用李笑来老师的话来说,“选择”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结果表现,因为当我们在做选择时,如果选择了这个是极好的,而不选的那个是极差的,那应该不会有人会在选择时纠结的罢。通常是有很多人的价值观不够清晰,并没有分清好和坏的程度,简单的来说就是:
哪些是好,哪些是更好,哪些是最好。
哪些是差,哪些是更差,哪些是最差。
拿个读者的案例来解释,在考大学的阶段,内心的声音是在告诉她出国留学是最好的。当她在做决定时身边的老师都告诫她:“我们学校考上国外大学的概率很小,还是考个概率较高的xx学校比较好。”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才是更好的选择。
她问了几个对她比较重要的人,也只有一个人支持了她的想法。经过了询问少数人、听多数人的想法,最终她自己做决定时,反思了自己想出国的根本原因是:出国体验不同的教育制度,这是一直以来的想法,哪怕没考上,也不愿意放弃的想法。最终,显而易见,还是选择了只有一个人支持的想法——出国。
结果是否考上,并不是这个案例的重点,重要的是对于“价值观”的解释,以及价值观和选择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个会造成错误选择的概念是——以偏概全。这是大多数人会有的习惯,把自己对世界感知当作全世界的人感知都和自己是一样的。举个最常见的架构:
我认为我有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所以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这个需求。
现在好像还没有人在做这件事情。
如果我现在做了就是第一个做的。
当我做到了,我就会……
再举个例子,李笑来老师自己认为Kindle中有个“关键字”搜索的功能没有,使得他在读电子书的时候很恼火,也是他很讨厌Kindle的原因。而他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人做这件事情,他应该来做这件事情。经过30人的调查发现,Kindle的用户基本上是看小说为主,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所以Kindle在没有这个功能的前提下,销量依然很好……
如果你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刚刚一段中出现了一个数字,是的,30个人,这不是随口说的数字,而是拓扑学计算出来的数字。为了避免“以偏概全”,至少要问30个人,而且要避免“脑残粉”及为了和谐而“不说真话”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脑残粉,比如妈妈这个角色,无论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所以,相比“做对选择题”和“解答题高手”,做对选择题来的比解答题更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我们所说的努力和勤奋在做的事情,说到底都是“选择”之后的事情,而做对选择的关键是价值观,避免做错选择的概念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