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让我惊叹诗人的洒脱与旷达。诗句中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历代有志之士用于自勉的励志名言。
想李白写这首《将进酒》时,其真意也在抒发作者对人生不得志的一种感慨,有借酒消愁之意。如读全诗,能深刻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交织着作者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复杂的情感。在我看来,与其说诗人有“千金复来”的宏志,还不如说诗人是酒后挥毫,寻求一种“自我安慰”。我总想,这千金散去,难道真的就那么容易“还复来”吗?如果读诗之人真的也这样认为了,那这人必定是一个人生的“小白”,一个“初出茅庐不怕虎”之人。勇气可佳,可那也仅只是勇气而已,不可能成功。
与“千金散尽还复来”相比,我更喜欢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卷土重来”的背后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涩,它比“千金散尽还复来”少了几分狂妄,几分自以为是,几分不知天高地厚的自负。
当然,我的观点也许过于偏面。现实生活中不缺少“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经典案例。作为冷眼旁观的我们,看到的是他“复来”后的辉煌,那他复来时的血泪,又有几个人知?他又能与几个人说出口?即使说出了,又有几个人能懂?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他再次成功了也就被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人处高处,绝对有“不胜寒”之感!高处已没有几个可以畅说心扉的人了!不是他自负,而是思维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人生一知已,足已!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吧。
当一个人经历过了大起大落之后,他必在性格上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的轻浮,他的心必如磐石、如泰山,有坚不可摧的意志,这样的人,我想他决不会再潇洒地来上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豪言壮语,因为他太知道这“千金散尽”之后,“卷土重来”的代价太大。人生会有多少个春秋啊,怎任你在这“聚与散”之间游戏人生?上天不容!
我总想告诉我身边的年轻人,不要口出狂言。你的心没有沉稳时,我不否认你有可能时运累积,能获得某些成功,但你的轻浮有可能让你因为轻易得到的成就而摔一个大大的跟头。你可以爬起来,但如果你思想深处的某些观念不变,那等着你的仍是另一个大大的跟头,一直摔到你血流满地,清醒为止。即使你有富可敌国的家族势力,但终有一天,你要独立主宰生活,所以还是收敛一下自己的情绪,清醒地认识这“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不易,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