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的决定,决定生死!平时的选择,决定关键时刻的决定的能力!没读懂,返回再读一遍。
1、台风遇难司机
谁都不知道明天和危险谁先来,危险总是让人触不及防。
广东及大部分地区遭遇14级台风“天鸽”。广东中山地区一位货车司机的遇难引人深思。
一辆面包车在风中摇摇欲捯,司机下车试图用双手撑起面包车,不料风太大吹翻面包车把车主压倒在地,不幸遇难。
让人惋惜不已。在所有物质面前,生命永远排第一,人人都应该对生命有敬畏之心。
在灾难面前,如果救人不能自救,别救!会给遇难者添乱。救车不能自救,放弃,可能会失去性命,别拿生命做赌注!勿拿无知当儿戏!
关键时刻做错决定,就是生死相隔。在你做决定的时候,不要想会得到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如果这个时候那位遇难者想到用双手撑着车可能会失去生命,可能他就会弃车而去了。
冷静下来想想汽车一般会后买保险,所以就算车出了问题,会有保险公司赔付;车上的货物对于长期拉货的人来说一般情况也应该考虑购买货物保险,这样遇到天灾人祸也不至于把货物看的比命还要很重要,有时候一时糊涂丢掉了性命,除了惋惜就再没别的了。
希望逝者安息,家人如斯,生者为戒吧!
2、认清事实
项羽在鸿门宴选择放过刘邦,以致乌江自刎。
项羽在人生中做过3个影响人生方向的重要决定,都是错的。
楚王命项羽和刘邦攻打秦国并许诺谁先拿下秦国,谁做君王。项羽因为折中去打了韩国耽误了到秦国的时间,项羽到时,刘邦已拿下秦国。于是在在鸿门设下宴席欲除掉刘邦,可项羽迟迟舍不得下命令啊,刘邦趁上厕所逃走了。
放走刘邦是项羽做的第一个错误决定。
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可他居然把自己的都城定在自己家乡,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不利于当时的政局。将刘邦发配到偏远的山区,刘邦为了让项羽对他毫无防备之心,破坏了方圆百里的道路,意思是我把路都毁了,肯定不会再度出山了,结果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储备实力。
项羽定都家乡对刘邦掉以轻心是第二个错误决定。
当刘邦兵力储备充足之后,召集10万大军攻打项羽,项羽都蒙圈了,被逼到乌江。结果人家项羽高傲,昔日的西楚霸王居然落到如此田地,最后自刎了!要是他有勾践灭吴时的卧薪尝胆,那历史可能又要改写了。
死可以说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是项羽做的第三个错误决定。
项羽就是关键时刻步步错,最终导致连命都没了。
3、两害相权取其轻
电影《拆弹专家》一个年轻警察(蔡翰亿饰) 被发现是警察身份之后,被“火爆”绑了个炸弹背心在身上,只给章在山(刘德华饰)10分钟的拆弹时间。
当年轻警察走到人群被拆弹专家章在山判定仅剩2分钟10多条线根本无法完成拆除。章在山做了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你是警察,你有责任,远离人群、远离车群、保持不动、这样伤亡才最少。
选择牺牲一名年轻警察就可以暂时保住所有人群的安全。
影片最后,他们找到了红磡隧道两头的2辆堵死的货车,发现了炸药包。在这之前拆弹专家已做了最坏的打算,一再与上司确认必要时刻保住半条红磡隧道是会降低损失的。
拆弹专家吩咐他的助手到隧道头,自己在隧道尾分别寻找炸药包进行拆除,最后关头章在山选择了自己先剪,若剪错了,助手就剪相反的;如果剪对了,助手就剪一样颜色的线。
拆弹专家剪错就是死,剪对就是生。每次出警都是带着命去的,必要关头一定会权衡之后选伤害最小的决定。
红磡隧道是香港三条连接九龙半岛和港岛的海底隧道其中一条,也是车流量最大的一条。对香港来说,红磡隧道有着重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如果炸掉红磡隧道,就相当于让香港经济、民生都陷入瘫痪。
在做决定时,不能感情用事,一个是生,一个是死,只能冷静选择。
4、努力是为了增加选择的权利
大清到了末年,倒是想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里做出关键选择,可它国力贫弱,没得选,对外政策强硬了要挨打,软弱也要挨打,为什么?你知道大清有多不努力么?
弱国无外交,懒人无选择,都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人总是苛责过去的自己,一旦生死攸关,决定做错了就连苛责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了。
做决定,是在做减法,抛弃情绪。特别是在做重要的决定的时候,想想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想做了这个决定会得到什么。
.END.
申明:本文属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请联系微信号:aifaly(哆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