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间失格》之后,又读了太宰治的《微明》和《斜阳》。两篇文章带给人截然相反的感受。
《微明》讲的是主人公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躲避战乱时,疲于奔命的经历。
男主人公是百无一用的读书人,因为好酒,没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家境。在战乱前,他们虽不富裕,但尚能过了一段无病无灾的平静生活。战乱一来,他们只能逃离东京的家,寄宿在娘家妹妹位于一个县城的家。虽然也常常有寄人蓠下的窘迫,但好在于没有被盟军轰炸机时时刻刻的威胁,所以一家人也还算是能和和睦睦相处。
但这样安静的日子也没能持续多久。盟军的轰炸机也莅临了他们所在的县城。当一个个的燃烧弹流星雨般地划向他们的时候,他们只能再次选择逃往郊外,不巧的是,在逃亡的节骨眼上,两个幼小的孩子还患了眼疾,大一点的甚至眼皮肿得不能睁开,夫妻俩只能各自背了一个孩子,又各自抱着一床褥子逃到郊野之外。
尽管如此,燃烧弹仍然没能放过他们,飞机带着火焰雨追过来把他们周围的农田烧了、所幸他们毫发无损。对于这样的结局,他们并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反而觉得似乎有神灵在保佑着他们。
最后,飞机停了轰炸,幸运的是,他们的家虽然被烧毁了,但家人却一个不少,齐齐整整地活着。女儿的眼疾也进入好转的状态,他们似乎看到了生活的曙光。文章的题目起名为《微明》,估计就蕴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女儿眼疾好转后看到了一些微光;一个是停战后人们看到了微弱的曙光。
通过作者不带任何感情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飞机在城市上空不断盘旋,时不时投下炸弹或者燃烧弹的情景。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浓烟滚滚,到处是流离失所的难民,这就是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伤害。作者没有渲染他们的慌张和害怕,但却通过详细地描述逃难过程,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战争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呀,在战争烟云的笼罩下,人们只要求活着便很好。如果那个家还挺立在烟火中,哪怕只是剩下围墙,只要还没被炸成灰飞烟灭,那就更好了。
战争带给人们是怎样的的灾难呀,那些鼓吹着大东亚共荣的天皇老子们,他们完全不拿自己的子民当人看,军人们充其量只是战争的炮灰罢了。而这些无辜的老百姓们,甚至连炮灰都谈不上,他们微小如蚂蚁,随时都可能被践踏,被强权者揉捏掐死。而他们最卑微的要求只不过是活着罢了。因为人活着,便带来了希望,希望明天会更好。
如果说《微明》是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而另一篇文章《斜阳》却正好相反。
《斜阳》讲的是一家没落的贵族,在担负一家经济来源的男主人死后,他的遗孀及一儿一女因为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经济陷入困境。一家人过着日不敷出,毫无希望的生活。妈妈病重;女儿离婚,还爱上了一个无赖一样的作家,甘心去给人当情人;儿子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是吸毒就是酗酒,最后自杀身亡。
这一家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本是善良之人,只是没有生存技能罢了。他们有的只是虚无的艺术气息。艺术在富足的家庭中固然是锦上添花,但在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却是百无一用,甚至因为艺术的清高导致放不下求生的身段,最终只能是走向末路。
《斜阳》通篇是贵族的没落气息,让人看了心情压抑,似乎眼前只有死路一条,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明天。就如黄昏过后只会迎来黑暗。颓废,堕落,无奈。完全是典型的太宰治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