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系统能够为信息社会提供出一个很好的模型,人们也正在意识到这一点。
生命体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生成和传播信息的系统,它具有复制信息、传递信息和保存信息的机能。就宏观来看,绵延至今的人类社会也是一种命体。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电子传托播方式的普及,让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接近生命体的进化模式。自然界的生命因其内在活力,具有一种“生命之美”。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所揭示出的生命秩序为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正像立花隆所指出的那样,二一世纪是被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
生命有大美。自从生命诞生以来,各种生命活动——信息生成、信息传播和信息保存循环往复,使得各种生命体繁衍不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就其形式和内容而言,都可以被称为信息的最佳方式。当我们在思考“信息之美”时,一样可以从“生命之美”那里得到弥足珍贵的启示。
即便是一条墨斗鱼,在它的身上也聚集了众多信息。当你看到这个半透明的生命体时,会觉得是那么不可思议,不由自主地会觉得分外“神秘”。但是,这种感慨并不全然是由墨斗鱼的外形带来。它的生命与它身处的环境及周围的各种生命都有着密切关联。将它放到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则会发现在墨斗鱼的基因中蕴藏着从太古到未来的无数信息。墨斗鱼的身上似乎携带着世界上所有的信息。浩大的生命发展历程在一只墨斗鱼身上得到了表现。如果我们在它身上感觉到了“美”,无疑是因为它将自身的生命与周围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植物为了繁殖,历经数亿年,终于进化出了“花”的形态。花有千万种姿态,它们在风中摇曳,令人陶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花呢?珊瑚虫的尸体堆积在海底,千百年后,形成了珊瑚礁。游戈在珊瑚礁里的鱼儿,常常组成各种队形。珊瑚礁是怎么形成了这么精致的造型?那些鱼儿是怎么排的队列?为什么一万双蝴蝶就有着一万双不同的翅膀?有人说,这些鱼儿排成队形是因为听从了命令,那么这是为了移动方便呢?还是一种视觉表演?自然界中有许多精彩造型,向我展示了如何实现生命与环境的平衡。
这就是生命中的“信息之美”。现代艺术似乎没有将赋予信息以“美”当做自己的任务。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开始关注“信息的品质”,那么对“美”的探索,是否能让我们更加接近生命本体呢?当然,我并不是提倡人们盲目地去美化自然、崇拜自然。我只是觉得我们可以从生命科学那里得到启示,去思考“信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