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们要离开北京了,下次无锡见吧”
零点12分,我17年的老友雪,发来一条微信,
“确定了吗?”我抱有最后一点希望的问她
“嗯,确定了,16号走”
“那......祝你们好运......"除了祝福,我不知道说些什么
”以后无锡见哈”
她说的口气很轻松,可隔着手机,我感受到了那份不舍和无奈
“你们在北京呆了多少年了?”
“我13年,伟25年......"
“我会去无锡看你们的”......
后来,我们又聊了很多,聊了时间飞逝,我们居然已经认识17年.......
记得那是2005年的夏天,我带着热腾腾的梦想,背着一个登山包,以及身上仅有的368块钱,花了75元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那时候的手机还是诺基亚的直板,没有彩屏,更没有微信,火车也没有高铁只有绿皮。从我的老家到北京大约10个小时的车程,当我即将在火车上睡着的时候,我收到一条信息,”欢迎来到北京”是移动公司发来的,后面还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也或许我根本就没有看,因为这有一句,就足够了.
我来北京了,我来追梦了,我要成为大明星了,无数个美好的未来设想在我的脑海和胸口翻腾,下了火车,看着一座完全陌生,却到了夜晚仍人声鼎沸的城市,我兴奋无比,好像自己即将拥有这座城市一样,“打车吗您呐?”一个开出租车的人,用特别好听的京腔对我说,我喜欢这个腔调,于是开心的坐上了他的车,那个年代在我的老家打车起步价4块钱,围着城跑一圈,也花不了30块钱。我心想,北京应该也差不多,于是我把写着雪的地址的小纸条给司机看,1个多小时后,我到达目的地,打车费126块......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北京原来那么大,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在北京打拼的雪,每天要6点钟起床,倒3趟公交车,穿越半个北京城,并且一路拥挤没座,站1个多小时到公主坟的一家手机店去上班,晚上9点下班,在折腾回来到家就快11点,出租房是个很老的四合院,挤了很多的外来打工者,而我,也即将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个
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那个当下真的是十分贴切,那时候没有58同城,找工作就要到处去看别人贴的招聘信息,我想找个唱歌,或者弹钢琴的工作,或许我可以去北京电影学院门口去看看会不会有大导演发现我,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在花光了我身上所有的钱之后,开始看清现实,我需要找份工作,来解决我的吃和住的问题,(作为一个年轻单身,和一对小情侣住在一间房,实在是不方便)不记得是哪位好心的四合院租客给我介绍到朝阳区的一家烤鸭店上班,管吃管住,一个月300块,嗯,总之得先活下来,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年代的北漂都有过住地下室的经历,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被子总是湿嗒嗒的,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漂青年住在这里,可能是因为没有窗户,所以大家经常开着房门,有的三五成群的打牌消磨时光,也有些文艺分子抱把吉他放声歌唱,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之间的关系好像比现在要亲近很多,我和三个分别来自四川和河南的小姑娘住在一间不到10平的地下室,从未做过服务员的我,被骂来骂去的干着些杂活,吃着客人的剩菜,听着室友的呼声整夜失眠,那样的日子,我坚持了40天,拿到一个月的工资后,我选择了离开,我没办法像那些小学都没念完的小姑娘一样因为今天客人剩了半只烤鸭而开心雀跃,也不想看着我弹钢琴的手沾满油腻腻的菜汤,我去了北影,也去了中央电视台,我认识到,我那点自以为是的才华,在这座城市,是那么的渺小,当梦想照进现实,它便没有了那份彩色的光环,我放弃了,就那么轻易的结束了我的北漂生活,大概不到3个月的时间.......
我的朋友雪,留了下来,在那里分手,也在那里恋爱,她很专一,农业学校毕业的人居然和手机销售员一磕就是十三年,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次北京,每次去都不再如那次一般的落魄,但同样再也没有如那次抵达时一般幸福过,每次去都会和我的老朋友见面,她嫁给了同事阿伟,一个特别踏实的安徽人,有了可爱的儿子,他们换了大房子,也自己开了手机店,买了车,日子越过越好,唯独便是攒钱的速度没有跟上北京的房价,两个农村的孩子在这座城市打拼,养活一家老小,是不容易的,近几次去,会经常听他们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铺子转出去了,打算要走了,准备离开北京了,每次我都没当真,直到刚才收到她的微信,
我想让他们留在那里,我心里隐隐的希望他们不要放弃,或许是因为他们在那里,那座我喜爱的城市才总有我的一些念头,或许希望他们坚守,是我当初放弃的希望转移,或许,我是在给自己一份暗示,在自己觉得艰难的想放弃的时候看看他们,想想当年我的离去,而给自己更多的动力,可是,坚持了那么久,还是.......
正在奋斗中的漂们,都会希望在这座自己深爱的城市里能有一盏灯光是属于自己,可激烈的竞争总是把人们熬的精疲力尽,太多的人在这条路上坚持了几年最终放弃,或许,在等等,在努努力,熬过了这个冬天,就能迎来下个春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