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我们就一直被告知:
“好好努力考上大学就能改变人生”
“现在先努力上了大学就很轻松”
直至我们步入高校校门与真正的社会,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有的人在大学时期就已经获奖无数或者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的人可能念书时还默默无闻,在毕业却像开挂一般快速升职加薪、买房买车。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原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我们差距越拉越大呢?
面对这个问题,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他们会告诉我们:
因为别人选对了方向,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因为你们存在认知上的差距,我们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钱;
因为别人在你去休闲放松的“八小时”里面持续的努力;
因为别人目标清晰,很早就为自己做了清晰的职业规划;
上面提到的这些都是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缺少一种可执行的路径。
就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样,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能选择对的方向,而有的人则总是陷入泥潭。可能有人会说是运气导致的,但实际上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里面做出一个好的决策比控制自己去踏实地努力要难得多。
同样的,认知格局的提升也并非阅读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堂讲座,有了“啊哈,原来是这样的啊”的顿悟感就能获得。即使道理我们都知道,也不一定能够做到。
02
那什么才是可以执行的路径呢?
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可以直接改变的,往往不是那些浮在表面上的差距,例如当别人做出正确的决策时,自己却发现怎么也模仿不了;别人在图书馆或工作岗位上持续工作学习4、5个小时,自己却连抖音和游戏的诱惑都抵挡不住。
影响那些浮在表面、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差距,往往是更底层的因素在起着作用。除去那些例如出生环境、天赋等不可控因素,对我们来讲,可控的因素主要是两点:
1、思维模式
2、大脑功能
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两点差距是怎么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影响的。
03 思维模式
自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提出成长型思维理论之后,就立刻引起各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积极关注。德韦克教授发现人们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VS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智力是可以通过有效努力改变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智力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正是这简单却深刻的差异,会对人们的未来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
例如OECD研究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家庭环境影响的两倍以上。学生思维模式对他们成绩的预测能够达到32%。同时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他们的表现相当于完成了社会阶级的跃迁。原来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底层四分之一的学生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其表现高于原来社会经济地位处于社会顶层四分之一里不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学生。
简单来讲,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在遇到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以不断找到更加正确的行动方向,且更具有坚毅的品质、能够为了长远的目标持续奋斗。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容易在平时表现出畏难情绪严重、逃避挑战、做事三分热度等品质。
成长型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它是被科学证明是一个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且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产生影响。
04 大脑功能
正如前面所言,很多人可能并不认为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智力、执行功能等大脑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相比思维模式,大脑功能的差异是更容易被人们忽略但也同等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为大脑功能上的差异,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还会影响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执行功能(包含了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等大脑功能)为例:学者张茹发现执行功能对拖延行为的解释力达到25.9%。丁相铃对具有手机成瘾的大学生进行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后发现,在训练8周之后,训练组的大学生除了抑制控制能力提升了之外,其手机成瘾性从55.04分降低到31.96分、手机使用时长从每天5.66小时降低到每天2.71小时,在非训练组里没有发现显著改变。刘爽洁也发现进行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之后,减肥效率比有氧运动加饮食调节干预组的还要高。
05 成长脑app
不论是大脑功能的提升,还是成长型思维的建立。您都可以在成长脑app中去体验获得。
成长脑是由认知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开发的脑力训练app。通过个性化训练方案制定、自适应难度调节、以及成长型思维和元认知反馈机制等,让大家可以在游戏般的体验里轻松提升各项大脑功能,并建立起成长型思维。
同时还有:脑力PK擂台,主题训练营(改善拖延、提高阅读效率和听书效率、缓解焦虑、提高驾驶能力等主题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及海量的大脑知识、成长型思维知识等内容等待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