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查理·芒格也说过:“我所认识的聪明人当中没有一个是不读书的”,可见读书有多重要。
只是,许多人,尤其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想要在工作之余好好读本书,好好修行一下自己的内在涵养,可是到最后都会发现,这本书一个月了都没读完。
等到再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也许都已经是一年后了。
有时候,不是自己没时间看书,而是自己阅读速度实在太慢,不知道怎么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其实,读书也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就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目的。
比如,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读完、读透几本书;或者比没有受过阅读训练的人阅读速度快三倍以上,理解能力也更强。
训练阅读速度前,需要量化阅读速度的目标。
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每分钟大约是200~300字左右,当然有些速度比较慢的,每分钟的阅读字数也会比较少。但是这些都没关系,阅读训练的目的就是提升阅读速度,保证效率的同时,又不会丢掉主要的信息。
我们在训练阅读速度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量化自己的阅读目标。只有量化自己的目标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训练的时候,可以先在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如记下:300字/分钟。每隔一段时间测试一下。直到自己的阅读速度提升到3倍左右。
最好训练到自己能达到900~1200字左右。这个速度刚好可以保证效率,又不会漏掉主要信息。
02
具体的,能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去掉声音,二是减少眼球聚焦,三是寻找关键词。
接下来,就一个一个说明吧。
第一个方法:去掉声读
先回忆下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是怎么读的呢?是不是先看,然后在心里默读,而且还可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有没有想过,也许大家习以为常的这种阅读方式是错的呢?
许多人在阅读一本书,或者一段文字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个声音在跟着读。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都是被声音锁住了。
要怎么理解这件事呢?
一般来说,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听觉型的,这种类型的人对声音特别敏感,别人对他说点什么事,他一听就明白。
另一种是视觉型的,就是对图片颜色特别敏感,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文字,直接转换成大脑中的图像。
相对而言,听觉型的人会比视觉型的人多一些。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阅读或者读其他文字的时候,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跟着念,那你可能就是一个听觉型的人。
无论是听觉型还是视觉型,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接收信息的渠道不一样。当然也会有两者兼顾的人,只是非常少而已。
既然这两种接收方式没有好坏之分,那为什么要区分它们呢?
因为用视觉来接收信息的速度会比听觉快。
听觉型的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把文字一个字一个字读(默读)出来,变成声音后,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再由耳朵传入大脑,变成可以理解的信号。
而视觉型的人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直接把文字变成大脑中可以理解的信号。没有了中间的过程,时间就省了,阅读速度也自然快了。
所以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就要省去中间这个听觉的通道,让脑袋里的声音消失。这种方式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看书”。
可以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下意识的提醒自己“关闭声音”,或者用“手眼协作法”来去掉声音。
什么是“手眼协作法”?就是把手指,或者拿一根笔,放在每一行字上横扫,手指或笔指到哪个字,眼球就跟着移动。(注意,是眼球跟着手动,而不是脑袋、脖子跟着动)。
不过,这种小技巧只适合部分人。
当然,在开始训练的时候,要省去心里的声音,会有点困难。有许多人在做“消音”练习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声音消不掉。
其实消不掉也没关系,“去掉声音”并不是一点声音都不留,而是要最大程度地去掉声读就可以了。
等到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就会慢慢忽略这个问题。因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只要速度提上来了,不用太过于纠结去不掉声音这个事情。
第二个方法:减少眼球聚焦的频率
其实眼睛就像是摄像机镜头,看一个字就聚焦一个字,会让我们看到字的时候变得更加清晰。这样子阅读就有点一字一顿的,阅读不流畅,阅读速度就会很慢。
而减少眼球聚焦频率的目的,就是要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眼球像流水一样,从左往右扫过去。这样的阅读速度就会比较快。
第三个方法:寻找关键词
这种方法在小学或初中的语文课上都应该有学习过。
在一篇文章中,会分几个部分,通过寻找其中的关键词,就能找到每个部分要表达的意思。
03
事实上,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在于对眼球的训练。通过对眼球的训练,翻倍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可以定时的把自己的阅读速度记录下来,来查看自己是不是有进步。通过这样一种阅读方式,练习好了,也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比如查看邮件、公众号文章、群消息,或需要熟悉大量资料的工作场景中。
这项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里,相信也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