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苏杰大大曾经说过产品就是一个需求的奋斗史,所以在产品开发中需求分析必不可少,最近学到一个运用广泛的需求分析方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这也是现在很多需求分析方法的源头。所以拿这样一个经典理论开篇貌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文:
理论解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马斯洛同志认为,如果你企图越过基本需求直接去满足高层次需求,你便处于这个层次中的不稳定状态。如果你正在等待癌症的医疗诊断结果出来(第2层),你是不可能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第3层)。
层次模型中,低层次需求是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如果你的基础不稳固,你会被拉回低层次需求先稳固基础,以保证层次的稳定。如果不这样,你就会被压力和焦虑所困扰。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下简称理论)是分析行为科学的理论,适用于营销、设计、心理,适用于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但是世界上真的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吗,这个理论本身就一定正确吗,不一定。
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诟病
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马斯洛。很多人以其无法解释人的无私行为、勇敢和慈善等,来非难这一理论。也没有办法解释“绝食行为艺术”--那些人在生理需求几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追求自我实现。
批评家们认为马斯洛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之前并未积累到足够的经验证据且观察广度不够。马斯洛的理论并不适用于人的精神层面,此外有太多的事实与他的理论相悖。一开始它也许是个不错的观点,但也许离被完全接受还有很长的路。直觉上我们觉得它正确,但马斯洛需求层次有一定局限性,总结如下:
尽管从直觉来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正确的,但鲜有证据能佐证它层次顺序的正确性。实际上,有些证据与马斯洛模型中的需求顺序并不符合。比如,有的文化中社交需求是高于任何其他需求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也解释不通“绝食行为艺术”--一个人舍弃低层次需求而追求高层次需求。最后,除了在需求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没有证据表明人们一次只被激励去满足某一个特定需求。
智利经济学家、环境学家,Manfred Arthur Max-Neef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本人类需求理论,它在满足基本的人类求生需求之上并没有需求层级。他认为需求的满足是伴随着妥协的,是内相关的且被同步实现。
在这个系统中,一个人不必首先满足安全需求就可以满足创造这一需求。
理论对产品需求分析的作用
那么既然理论不一定正确,它对产品需求分析还有什么作用呢?
任何一款产品若要深入人心,必要深谙人性。需要区分清楚人类表面需求及潜在需求。只有把握了人性深处的需求,才能让产品植入用户的灵魂深处,欲罢不能。
由此可见,要想做好一款好产品,必须对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有及其深入的研究。所以该理论对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有人就将产品需求和马斯洛需求层次做过一个切合分析:
当前应用产品的类别
从功能上分,产品提供的功能不外乎以下几种:工具类、娱乐类、阅读类、社交类等。
工具类:如为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方便,诸如美食、租房、公交、旅行等应用。
娱乐类:如音乐、视频、拍照等日常休闲娱乐,这类应用除了满足基本功能之外,又有不少做了个性化探索,来是的娱乐更加鲜活有趣。如魔漫相机,已经显著超越了简单的拍照,而是将照片已更加幽默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阅读类:如各种媒体、科技博客、新闻客户端、资讯聚合应用(如今日头条,无觅阅读等)
社交类:如QQ,微信,微博,陌陌,比邻,Linkin ,婚恋交友,面向不同类型的社交。
马斯洛需求层次与产品功能的切合
生理需求:即时满足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日常基础所需,如吃穿住用行等。
像基于美食的大众点评,公交指南的百度公交,提供生活综合服务的58同城,都在点点滴滴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满足生理需求的产品,平时都不温不火,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话题。
安全需求:这类需求如对健康的担心、对贫困的恐惧、对无知的忧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在安全感匮乏的同时,则内心驱动会促使去满足获取安全感的需求。
如因为对贫困的恐惧,则产生理财相关的需求,希望快速的以钱生钱达到富足的目的。因之,各类投资理财软件层出不穷。
社交需求:社交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多个层次。或者可以分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等。当然两者也可以相互转化。交流和沟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尊重需求: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都希望展现自己,获得人们认可。信任和认可,这也更多的体现在社交过程之中。每一个人的尊重与被尊重都存在于在社交网络中交流互动之中。所以,尊重需求可以深度暗合在社交需求之中。
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级的需求。这一层级,人们对自己的表现或者获取的成绩都已非常满意。一定程度上,炫耀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的外在表现,尽管,可能这个是很主观的。满足此需求的,如将美图秀秀后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或者展示一些可以提升逼格的东东都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需求的外在展示。
马斯洛的上述需求层次与产品需求之间,存在如下规律:
越靠近底层需求越是刚需
一款应用产品,最核心的是其解决的需求是否是刚需。所谓刚需,乃是刚性需求,即:需求是硬性的,是必需的;其对应的是弹性需求,只是在某些场景下才需要,是可选择的,是非必要的。
马斯洛最低层此需求,是生理需求,如生活类的吃穿住用行,即为刚需。其上一层次的安全需求,安全感缺失,也都是普遍存在的。而越往上,则变得越来越不必要,如自我实现,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因人而异,变得有选择性,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须。
越靠近底层需求越工具化
几乎越是底层的东西,越是平淡无奇,使用起来越是不温不火。就像美食、租房、公交应用等。只有在需要的才打开使用,已成为一种工具。而其他基于新鲜感的需求,则在使用高峰时则万人空巷;低谷时,则门可罗雀。最后的归宿则可能是烟花散尽,不了了之。故基于底层的工具类需求,粘性未必最高,但一定是生存最久的。
越靠近高层需求,则新鲜感驱动越明显
往好了说,新鲜感驱动的东西,比较容易扩散和裂变。你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取巨大的用户基数;往坏了说,这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粘性,用户的留存根本无法保证。很多就好比昙花,一现而亡。这类应用比比皆是。
基于新鲜感的需求形成的产品,未来如何将引来的用户,能够通过其他工具化的基础需求将其留存,才是未来能否持续稳定的生存下去的关键。
总体而言,一个优秀的产品,一定是深谙人性,并且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用户粘性的产品。
好的产品需是:小火慢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步调太大,容易扯着蛋。
不管是满足底层需求的工具类产品还是满足自我实现炫耀需求的产品,最本质的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社交属性,形成强有力的用户粘性。并且基于用户需求的场景化,来满足用户核心本质的需求,才是王道。
总结
尽管马斯洛层次从直觉上看是对的,批评家们也指出其证据不足,特别是在“低层次需求必须要先于高层次需求被满足”这一点上。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设计需求层次,以致任何基于马斯洛层次的层级理论。他们在直觉上正确,但缺乏经验证据。
这些层级理论并不是你遵循的铁律。所有的设计中,研究透你的成功的判定标准然后确定设计目标。
你的用户也许会更喜欢这样一个网站:设计精美但它偶尔会抽风跳转到一个无聊的网站,而不是一个完美可靠的网站。
在满足高层次需求前必须完全满足低层次需求这一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你只要明白哪些低层次需求是必须要考虑的就好。一般,如果你的网页加载不出内容,其他都是白搭。你在做进阶改进时首先要搞定这个基本问题。
把设计层级看做一个指南。多数情况下,满足高层需求前先满足底层需求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的网站不可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专业功能之前你最好还是先搞定不能用的问题吧。
学习总结: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基于需求分析的行为科学,虽然缺乏经验证据,但是对产品需求分析很有指导价值。
2、产品需求分析更为复杂,往往包含了几个不同的需求层次,层次之间的高低关系也复杂交错。产品定位、市场的需求和期望才是决定层级里有哪最需要改进的关键。即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批评同样适用于产品需求设计的层次。
3、要在众多需求中抓住刚需,抓住需求中的痛点才能提高用户粘度。
相关资源:
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私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