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园归来已经许久了,很难忘记那种感觉,游离在城市之外,远离喧嚣与热闹,安宁地享受一场返璞归真。
习惯了都市的生活、网络、奔波、灯红酒绿,我常常对自己说,一定要在某个安静的时刻,仔细地,认真地,去记录下那些美丽的片段,然后等到自己八十岁的时候,坐在摇椅上,仍可以慢慢地回忆曾经。
乡居小唱
站在梅园园外,入目的第一眼,是暮归的老牛,在烟雨迷蒙的山色中慢行浅摇,突然就忍不住地笑了。
这不是乡间的泥巴小路,没有蓝天配夕阳,没有缤纷的云霞,没有荷把锄头,没有牧童的歌声,没有短笛,可是我却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一曲乡居小唱。
思绪在晚风中飞扬,笑意不必遮掩,统统写在脸上。没有人拄杖相询:客从何处来?我却仍自顾自的回答:我来自樊笼,惟愿归往自然。
山色空濛
好巧,来到梅园的第一天,恰逢一场山雨。
站在木质的古屋山居上,一抬头,夏末的雨顺着廊檐,大珠小珠倾泻而落,连成串子,淌在大地做成的玉盘上。
每个地方都有雨,可每个地方的雨又都不一样,世外梅园的雨更清凉、更干净,最温柔,可也最暴烈。
山雾缭绕,轻烟升腾,登高远眺,蓊蓊郁郁的古木丛林,在夏雨的抚触中,格外安宁;可待雨稍歇,转眼就乘着山风,挤挤挨挨,笑闹成一团,顽皮而轻快。雨多情,山色亦然,在这样的空濛里,安抚下每一颗曾躁动的因子,我再想不到任何可以悲伤、狂躁、愤怒、失落的理由。
我受之以戒,并沉浸在这样的安然里。
涧上春秋
我想,如果非要做一番比较,那么梅园的山涧溪流、银河飞瀑一定不是最清澈最壮观的, 但当盈盈溪水,自上而下奔袭而来的时候,你也能看得到一片别样的壮观,听得见涛声阵阵入耳而来。
飞瀑——三段跳跃式的落姿,与山石相拥的那一瞬间,也是一场乱“花”渐欲,蓝天之下,翠木之间,清泉之上,沉浮的又岂止是人心。
落花飞流而下,涛声随风而入,任山间的风拂去衣角的尘埃,由斑驳的叶影落入眉间吻遍轻愁,喜悦和忧伤,都不再有力量,今夕何夕,我也只是在这里,于这一瞬,卸下所有的防备。
梅园处处都以平和宁静、质朴谦敛的美,展现它的洒脱落拓之姿。这山涧春秋,灵气情致,四壁翠木,且徐徐而行,想必用一生方能回味。
客家旧梦
耳边是簌簌的山风轻吟,穿林打叶,风雨潇潇,夏末的风吹过,略微感到一丝凉意,浅歌慢行,整个人都沉浸在客家古老的旧梦中。
梅园的铁炉嶂、梳子嶂及附近山峦连缀组成的一尊平卧佛祖像,传闻那是当地客家人的保护神,梅园“卧佛传说”也由此而来。
山道呈盘旋状,路标直指山顶,站在山嶂之上,可俯望大亚湾,体味一场清阔的波澜壮美。然后沿山路回旋,听一听由第四世纪冰川运动形成的“许愿池”里溢满的、美好而淳朴的心愿。
再
去观一观阔脸、浓眉、坚鼻、深邃眼、刚毅唇,大自然鬼斧而出的“人面石”。潺潺溪水绕石而下,阳光透过林间投下斑驳之影,温柔的薄光已辨识不出传说中的
“仙女散花”,究竟是坠入凡间的仙女埋下的花魂,还是貌如仙子的客家女留下的玉印?而那以神工之笔在山间布下的换天棋局,仙踪已明,棋局何解?这一番连连
旧梦又怎愿醒来。
舌尖论道
诚邀几位友人坐在临溪的凉亭里,或煮一壶其味芳香、甘醇的梅园
桔塱茶,或来几杯青梅酒,端来几碟山间小炒,或狂放一些,临溪而坐,侃侃而谈,在光色中,在原生的山水间,我们今日且不论英雄,或论溪水潺潺,或论四季情
怀,或论无穷鱼乐,或论酒,亦或者,论一论这禅茶一味,为生命的精彩与珍贵而感叹,为大自然的天工与幽深而惊艳。
梅园以温润的目光,让人沉浸于安宁,它抚慰净化着每一个过客,在这样的眼神中,没人愿意清醒。
光阴点染,梅园成了一幅有韵之画,如果这一世注定烟雨而伴,那我只愿在这样的目光中前行,从此不惧风雨,不惧雷鸣,披一蓑衣,从容而行,任天而动,终以坦荡之怀,在湖海中度此平生。
本文由发现良田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发现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