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贺非非
灯火阑珊处,有一条路,也许你一年只走一次,但却再熟悉不过,它没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却承载着游子心中永远的归宿,这就是回家的路。
说起回家的路,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段四五百米的黄土路,记载了我的整个童年记忆。
那是甘肃庆阳市的一个小村庄,村口黄土路很窄,但很凉快。路两边的参天大树早已将整个路面笼罩其中,走在里面就像徜徉在原始森林。
经过千百次的踩踏,原本坑坑洼洼、平淡无奇的黄土路,表面显得格外光滑,路上没有奔驰而过的小汽车,只有庄稼人来来往往收获的喜悦。
在路的尽头,村口处有棵大槐树,那里是村里老人乘凉闲聊的地方,也是村里小孩们一起玩耍的根据地,老人们聊着村里的家长里短,悠闲自在。这就是我童年记忆中回家的路。
我上初中时,因为村里发展的需要,将路面进行了拓宽,于是路两边的大树没有了,只留下了几棵小柳树,就像揭开了蒸笼一样,黄土路一下子变得敞亮起来。在烈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到了高中,更觉回家的路远了。学校在市区内,高中基本上实在学校度过的。好不容易盼到一个暑假,却发现回家的路又变了样,黄土路已然变成了柏油路,原本仅存的几棵树也没有了,只剩下紧闭的大门和宽阔的路,偶尔一两辆汽车穿梭而过。记忆中回家的路彻底消失了,也许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吧。
直到后来远离家乡,到武汉求学,才发觉回家的路真正的被拉长了。隔了几个省、跨了几座山以及15个小时的硬座,让我觉得路变长了。出于对第一次坐火车的好奇感,竟没有感觉15个小时的硬座有多累。2014年,从武汉到西安的高铁通车了,二者之间只需要四个多小时,从西安到家的大巴也缩短为四个小时,和之前相比,回家的路可是缩短了不少。
今年春节回家,那条记忆中的路又变了样。原本不堪重负的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路两边又重新栽上了整齐的大树,每隔一段距离集中设置垃圾箱,每家每户也都规划了杂物堆置房。记忆中杂乱不堪但充满回忆的黄土路,一去不复返了。
遥想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而到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84.65万公里。这一数字改变了多少人记忆中回家的路,却缩短了多少人与家的距离?这一数字也记录着中国路发展速度,见证者祖国经济的腾飞。
今年7月,我成为中国铁建一名员工,与路再次结缘。家乡的首条高速铁路--银西高铁,公司数百名建设者在甘肃庆阳安营扎寨,为了既定通车目标而拼搏奋进。届时,我回家的路将再次被缩短,从西安到家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近日,“早胜三号隧道贯通”“公司银西铁路管段掀起无砟轨道施工大干热潮”,这一幕幕就在眼前发生。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自豪,期待于我的家乡终于要通上高铁,自豪于我也是这条路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