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看多了,人有时候会产生幻觉:“青春”真的应该有闺蜜撕逼、打情骂俏、啪啪堕胎、潮人穿搭、美女养成、说走就走、奋不顾身这些桥段吧,虽然我上高中那会儿一样都没有,那只是我的青春有缺陷……
呵呵,别灰心,《垫底辣妹》分分钟替你的青春挽尊。
一个超级学渣高二才开始努力,经过辅导老师的培训和玩儿命的复(预)习,最终成功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大学——作为一部电影,这剧情实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作为一段“青春”,它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我们当年不就是这样过来的么?家、学校、辅导班三个点来回跑,默默制定自己专属的目标;各科里有自己的强项,也有怎么补都补不起来的弱项;减少和基友出去嗨的机会,却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学不下去就写心情吐槽,实在受不了就蒙在被窝里哭;考场上被身边“沙沙沙”的答题声与“哗啦啦”的翻卷子声搅得心神不宁,遭遇突发状况时上演堪比大片的内心戏……
这些故事考清北复交的会遇到,考普通本科的会遇到,考艺术生特长生的也会遇到,它们才是内地青春片的核心基因。可貌似除了《青春派》,其他编剧们都完全无视这最大的共鸣体,反而去制造一堆脸谱化、缺乏土壤的矛盾冲突,最后还试图煽起“一代人的回忆”……你这蒙谁呢?
我们做题都做不过来,谁有空跟你堕胎。
相比之下,《垫底辣妹》的设定实在太接地气了。首先剧情改编自真实案例,本身就不是瞎编乱造;其次女主从新潮到朴素、从浅薄到成熟、从散漫到坚定的转变很有代入感,中途崩溃的表演也恰到好处。配角的设定也很舒服:三个闺蜜人设正常不夸张,没有狗血地“黑化”;一起补习的男配戏份多,却不刻意与女主擦出什么火花;父亲与恶毒教师的形象略刻板,但细微处却能观察到他们态度的转变——这一点比《我的少女时代》还要圆润许多。
整部戏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真正的反派,也没有专门写死哪个角色赚泪点,它一字一句地讲述了一个“差生逆袭”的故事,却讲得如此令人信服。大巧若拙,不过如是。
老实讲,《垫底辣妹》的确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故事:全能又鸡血的辅导老师、慈爱隐忍的母亲、能拿出高额补习费的家庭条件、女主极高的幸运值,这些要素缺一个她最后都会泯然众人。但它又“偏差”得如此真实、如此暖,我们明知这种成功几辈子才出一个,却还是被她带着拼了两个钟头的命。因为与其说这部片子在讲“创造奇迹”,倒不如说它在示范“如何从低谷中爬出来”。
至于一个垫底生为什么要定那么高的目标,辅导老师也讲得很明白: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我一开始带着同情的眼光看女主,觉得天赋不够何必如此?可看到最后就开始同情我自己——就凭你这点努力程度,恐怕连跟别人拼天赋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