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说法,是说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富才不会贫瘠。
庄稼人说,流多少汗,吃多少饭。在农村,勤劳致富、懒惰致贫是不变的真理,要过上好日子,就只有勤劳一条路。土地不会撒谎,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
村里的老人们庄稼人要眼勤、手勤,浇水、捉虫、施肥一个都不能少。还说要看一家人勤不勤快,是不是种地的行家里手,去他家的地里一看便知,有的地里麦苗一行行,玉米一陇陇;有的地里分不清是庄稼还是杂草。
村里一直无所事事的李四听了说,这还不好办吗?我也会,于是三天一浇水,五天一施肥。结果,不是淹了庄稼,就是农药浓度太大,打死了庄稼,这是没有掌握好度。
其实不只是民生在勤,天下万事总离不开“勤”字。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节目《行行出状元》,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上场的个个都是本行业的专家:有银行工作人员比数钞票的,一叠钞票点的人眼花缭乱;有酒店服务员比铺床的,分分钟钟把床上用品铺放整齐;有现场制作鸡尾酒的……外行人看的是瞠目结舌,应接不暇。
卖油翁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沾湿。众人皆惊,卖油翁说:也没有别的什么方法,只不过是手熟而。
想来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可勤奋不是如无头苍蝇般乱撞,不是做样子,不是做无用功,东抓一把,西抓一下。
前两天看了篇文章,作者说,勤奋很好,很多牛人很勤奋。勤奋是个中性词,绝大多数失败者也是勤奋的。因此,保持效率很重要。
细想之下,确实如此,我儿每天被三令五申的吆喝着读书读书,这小子不情不愿坐下来看书做题, 看上去是很勤奋,可磨洋工的时候比较多,一会翻翻这,一会摆摆那,因为效率不高,成效确实不大。
同样的工作,有人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有人则需要要加班加点才完成。有人说这个人加班加点真是用功啊,排除个体差异因素,大部分原因也许只是他把别人工作的时间用在了无用功上。
有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说得也是这个理。
看来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与盲目搭上边就跑到了对立面。
勤奋不是闷头往前跑,是找对了方向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