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冬两月有余,大雪已过,剩下的就是数九的天寒地冻。于我而言,等冬等的是腊月与正月。
腊月是忙忙碌碌,正月是热热闹闹。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知其寒。而在我看来腊月的每个日子都是温润的,先来一碗腊八粥,糯米、红豆、枣子、花生、莲子、熬作一堂,热气腾腾,香甜可口,喝过腊八粥便要开始办年了,寒冷是挡不住的人们的热情的,买肥瘦相间的猪肉在肉摊绞碎灌肠,包着薄薄的透明肠衣的粉色肉肠即日起便要挂在窗外开始风干 干好的肉肠是黑色,上锅蒸熟后,是最好的下饭菜。还要备下足足的豆腐,在油锅里炸成豆腐泡,之后不管什么汤菜都抓一把丢进去,都是好吃的味道。还要做几个酥锅,蒸几屉年糕,好多好多美好的味道,出自老人的手,说都说不完。一定是要赶腊月最后一个集的,也不管是不是真的用的到,杂七杂八的买上好些东西,也都懒得还价,图个热闹 ,而却也老被家里的老人嫌弃忘记买了些什么必备品。
正月是一年之初,除夕已过,年味正浓,正月的每个日子都是浓烈的,酒酣之月,如痴欲醉。正月的每个日子都有它的意义,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五迎财神、初六开市、十二庙会、十五元宵节、十六烤百病…记都记不住,只是听着大人说,跟着大人过。还是乡下的正月最有味道,红火的灯笼,闹不完的鞭炮,还有买糖葫芦和大甘蔗的小摊。想来也好久不随父母去拜年,掀开别人家厚厚的门帘,拉拉扯扯的送上祝福,然后围在铁炉旁,大人们吃瓜子唠嗑,小孩则捧着收到的糖果小心翼翼的收进口袋,回家后尝尝那个味道最好。
正月十五一定要上街看看花灯,傍晚吃过元宵,一家人一起上街看看那满街的花灯,运气好的时候还会碰上花灯游行。村里还会请戏班子在最大的路口扎上戏台子唱上几天,老人们会拿一个小板凳,在下面一坐就是一天,小孩子们是坐不住的,在下面来回的跑,想着怎么去后台看呢些大花脸一眼。
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这样的冬天,等到这样的腊月和正月,反正我一直在等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