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说:“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
还听人说:“语文课,谁都可以教。”
语文课缘何如此受轻视?
我想大抵是因为语文课的效能不明显的原因。
如何提升语文课的效能,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倒是有一些愚见。
一、落实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
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经典,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典型性,用好这些课文,学生就会大有收获。
比如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这篇文章中渗透的知识点有很多,比如象征、一线穿珠的结构模式、线索、语段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正衬、反衬、铺垫、对比、设问、反问、拟人、排比等。信息量实在是大。
教这样的文章就不宜蜻蜓点水,要脚踏实地地落实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收几斗米。如此,学生以后在阅读时,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
二、致力于思维训练
课堂上,知识的积累很重要,但思维的训练也很重要。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思路完全打不开,东拉西扯,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借力典型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如上《白杨礼赞》这课时,我用用填空的方式帮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后,再让学生仿照这篇文章构思一篇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思路。这就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发挥语文课最大效能。
三、语感的培养要切实有效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过大,让学生“破万卷”不太可能。而且仅仅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文字的浸润中自然地产生语感,可能效率低了点。
教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归纳一些语言的规律,这样语感的培养就更有迹可循。
《白杨礼赞》第七段的四个反问句,气势充沛,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品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并仿写,可事半功倍。
语文课的效能提高了,学科地位自然才能随之提高!
语文老师真的是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