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卡车车身从轮子上卸下来,放在货运轮船上,这个点子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集装箱:不是脱胎于科技,而是根源于一种将货运轮船视为物料装卸设备而非“船”的新概念,这个概念意味着真正重要的是使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尽可能缩短。但是这个貌似平凡的创新却使远洋货船的效率提高了四倍,很可能也拯救了海运业。
2,真正使教育普及的不是对从事教学的老师进行的系统化培训或教学理论,而是是不起眼的创新:教科书。
如果没有教科书,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一次也只能教l-2个学生;有了教科书,即使是一个表现平庸的老师也能够将一些知识灌输给很多学生。
3,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
从影响上看,只有少数技术性创新可与报纸或保险这种社会创新抗衡。
分期付款制改变了经济。
任何领域只需引进了分期付款制,它就能将经济从供应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不管该领域的生产水平如何。
现代形式的医院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一种社会创新,它对医疗保健的影响大于许多药物上的进步。
管理,首次使拥有不同技艺和知识的人能够在一个组织中一起工作,它是本世纪的崭新体系:一个组织的社会。
4,博尔希定义了师傅:一定自主权的技术熟练且受人尊重的高级工人——以及学徒制。
5,在现代日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有趣的社会创新的例子并体会到社会创新的重要性。
日本人被公认为不是创新者,而是模仿者(不仅日本人自己而且西方人也这样认为)。因为一般来说,日本人没有产生伟大的技术或科学创新。它们的成功根源于社会创新。
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巧妙地避免了印度与19世纪中国的命运,两者都被西方征服、殖民化而且西化。
日本的基本目标是,以真正柔道的方式利用西方的武器将西方人挡在国门之外,保留了日本的传统
这说明社会创新远比蒸汽机车头或电报更重要。而且,观察学校、文官制度、银行以及劳资关系的发展,社会创新远比建造火车头或电报更难实现。
但,社会体制必须是典型的日本式的,而又必须是现代化的。
它们必须由日本人运作,却又服务于西方式的、高技术性的经济。
科技能够以低成本和最少的文化风险进口。
与此相反,体制需要文化基础才能茁壮发展。100 年前,日本人慎重地决定集中资源进行社会创新,对技术创新进行模仿、进口并改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事实上,这个政策依然很适合它们。人们半开玩笑地称它为“创造性模仿”,这是备受推崇,且往往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战略。
6,如此看来,与其说创新是科技的术语,不如说是经济或社会的术语。
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改变资源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
7,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坐等,而是努力实干。
他们并不求惊天动地,诸如,他们的创新将掀起一场产业革命,或建立一个亿万资产的企业,或一夜之间成为巨富。
有这种大而空、急于求成想法的企业家注定要失败,大多数都会干错事、走错路。
8,一个看似伟大的创新结果可能除了技术精湛外什么也不是。
而一个中度智慧的创新,如麦当劳,反而可能演变成惊人且获利颇丰的事业。
同样的道理亦适用于非商业性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9,变化提供了人们创造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机会。
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存在于对这些变化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的分析。
10,一般来说,变化是时刻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
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是利用变化而达成的。
许多创新本身就是重大变化:如一些重要的技术创新,如怀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但是这些是例外,而且是相当不寻常的情况。
结论:大多数成功的创新都很平凡,它们只不过利用了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