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8
今天阅读郝晓冬老师的文章《闲言碎语(2)|重新召回困难,是我们的事业和命运》,深以为然。
一、新网师的概念框架
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王阳明的“致良知”,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杜威的教育思想,佐藤学的教学思想等。
二、为什么知识必须在框架中才能理解呢?
这是《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本书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至关重要的三条原则:
1、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否则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前概念。
2,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a、具有事实性知识的深入基础;b、在概念框架的情境中理解事实和概念;c、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知识。
3、教学的元认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定义学习目标和监控达到目标的学习过程,来学会控制他们自己的学习。
三、阅读打卡背后的概念框架
有三个:一是“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认知规律;二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三是写作在学习中的价值。
如何放在“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中理解阅读打卡呢?从专业阅读的培养过程来看:只读不写,是浪漫阶段;既读又写是精确阶段;综合阶段,又回归到只读不写。
其次,对于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来说,需要彼此了解,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想什么;需要彼此对话,相互点评学习所得;需要相互鼓励,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需要有一种仪式感,每天固定时间做一件事。打卡,就是让彼此了解,彼此对话,彼此鼓励,进而克服惰性,增进对学习共同体对认同感。在其中感到温暖、信任、帮助和鼓励。
第三,从写作的价值来说,写,才是精确思维的真正开始。读懂了但写不出来,就是不懂。写不清晰,就是思维不清晰;写得缺乏逻辑,就是思维缺乏逻辑;写得不条理,就是思维不条理。
四、如何解决短时间内理解框架的难题?
1、空杯心态,接纳新网师的要求。
怀疑是学习的最大成本。不要因为过去没见过就轻易怀疑,不要因为暂时不理解就轻易怀疑,不要因为短暂学习而没有效果就轻易怀疑。
2、新网师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教师的独立学习能力,让每一个生命朝向自由(哲学意义上)。离开他人的指导,就无法读懂文本,这就是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没有外在的奖赏或惩罚,就不行动,这就是不自由。
五、重新召回困难,就是新网师的事业和命运。
刘冬敏老师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梳理了知识,而且独立通过百度等方式,学会了编辑排版,掌握了技术,“加快了主动学习的步伐,也拓宽了自我学习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独立探索中,增长了探索未知的信心和勇气。
佩服刘老师的钻研精神,真的值得我学习。
基尔凯戈尔想到既然每个人到处都在忙于使事情容易一些,或许也需要有人使事情变得更难点。现在生活已变得这般容易,致使人们滋生了重新召回困难的想法,而这可能就是自己的事业和命运。
六、我的收获
看郝老师提到的概念框架,我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王阳明的“致良知”毫无所知,这也是我下一步要啃读的书籍,而对已知的知识还没有彻底的消化吸收,需要我及时去复习巩固。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本书虽然读完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深刻领悟书中的理论和逻辑,这需要我下一步从听课中获得启发,或者需要我再读一次。
最后,作为一名网师的老学员,我特别能体会网师的精神和文化,因为网师带给我的,是超越需求的财富,对于“重新召回困难”这句话,也有深切的理解,因为放弃成长的生命,便是放弃呼吸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