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孩子要啥隐私,我是监护人,就应该知道他的一切,这都是为他好。”
你对这个独白熟不熟悉呢?别不承认,作为父母,多多少少都会担心系在孩子身上那根隐形的风筝线是否放得过长,他们是否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了?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都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你就明白了”这些家长口中的经典台词,你有对孩子说过吗?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每天按时按点回家的女儿,最近总会晚十几分钟,说是跟同学聊会儿天,也有男孩子在场。妈妈吓坏了,竟开始翻看孩子的日记,甚至每天放学躲在校门口的树后面偷看孩子跟谁一起出校门。
妈妈多日“侦查”的工作终于有了突破,孩子与一名男生一起走了出来。妈妈不假思索地跑向前质问孩子,女儿红着脸四处张望,周围都是同学跟老师。这位妈妈的做法显然是个错误案例。
家长这种类似“侦探”的行为,到底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呢?
有隐私意识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尊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需要独立,需要维护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出现独立意识和自尊的表现。
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例如偷看手机、跟踪上下学、禁止孩子与他人交往等。
殊不知这些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带去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和戒备心理,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恶化,这些情况可能会使家长苦心经营多年的亲子小船说翻就翻。
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若真的被父母发现了自己一直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孩子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认为自己丢脸,是坏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带着很大的心理包袱,长期的抑郁和没有安全感,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
最后,让爸爸妈妈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们不再信任我们了。尤其是,如果没有秘密,你再看他的日记,孩子会有更大怨气。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将会变成“我不愿意再告诉你我本来想要告诉你的”。
到那个阶段,关于孩子的一切都会变成秘密,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甚至孩子可能会出现失落感和负面情绪,认为世界上没有值得信任的人,这样的思想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只是孩子暂时可能还不想跟你说,当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足够好的时候,你就会是他无话不谈的朋友。
还有另一个不一样的例子:一位父亲说受不了女儿时常偷看自己的手机,理由是为了妈妈监督他。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孩子何尝愿意被偷看自己的隐私。这里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该如何保护呢?
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家长不应该包办孩子的一切,而是应该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去独立思考。而且这种独立空间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不会感到父母对他的压迫,同时孩子独立性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培养。
其实,孩子的秘密很多时候都不是什么大事,这些事情之所以会成为秘密,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这件事。而这个现象是家长与孩子之间长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导致的。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平等尊重的对话,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也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
把握好“爱”的分寸
父母的爱可以是无私的,但是却不是亲密无间的。有分寸感的爱,可以让孩子受益,自己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适当限度的爱,会给孩子更好自我生活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父母不应该通过窥视隐私来了解孩子,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与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在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的世界留有自己的隐私。
懂孩子、会教育的家长,会主动保护孩子的隐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这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点击“个人主页”下方详情,可进入官网下载注册拼小鹿AI课APP,就可免费领取AI英语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