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会

倦怠社会:曾经在规训社会里,个人受到外界的规则约束,而不得不做事,这个时候人是缺乏自主性的,比如奴隶。但在现代社会,破除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生存问题被解决。在效率至上的生产化时代,个人以功效和价值实现为目标,主要还是通过内在驱动,加上外部约束,但这时的自主性不等于自由,因为人还在是为了效绩奋斗,而这就好比梦想,镜中花,水中月,只可远观而不可亵渎。很多时候,你进一步,它退一步。直到生命终结,人也难免达到绩效。而自由的前提至少要实现这一目标,另外,绩效还会层层加码。但人就是鼓舞实现绩效走,这便是内在剥削,而外界规则引起的外在剥削,造致了自我的双层剥削。人只是获得了一种虚假的自由感,而背负着这个感觉,斗志满满。

双层剥削导致的个人心理问题。在这种剥削之下,时间成为个人不可剥夺的部分,大家更容易强调自我的时间。交流也变得变得抽象简短。于个人而言,更注重内在的自我追求,与外界的紧密感被割裂,同时承受来自内在的情感纠结,一个人如此,所有人如此之后,便构成了倦怠社会。但不代表倦怠本身是负面的。书里面强调的“根本性的倦怠”描述了社会的理性形态。首先,倦怠本身并不是贬义,因为这个时代节奏太快,而倦怠恰巧是忙碌中的时间间隔,可以让我们放下繁杂,静心感受生命与自我。其次,根本性的倦怠侧重于走出自我,与这个世界产生连接,一个人的倦怠是孤单沉重,但一群人的闲聊却不失为一种放松。

倦怠社会产生的个人追求。两类追求,1%的人是时代的理性引领者,99%的人是这个社会的构造者。前者是幻想理想国并引发未来奇想,而后者负责构造世界,并在已有世界中混沌生活。展现出的日常生活样貌,首先,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而对健康的追求侧着在于活着,强调活得久,而不看活的是什么,活得值不值。其次,消费市场的泛滥。人的价值更强调展示价值和资本价值。艺术品等淘心养晦的物品,往往隐匿出人们视线,面临艺术的匮乏,造就人与物的全面商品化。

曾经的疾病是生理的免疫反应,这是由于排他性造致的。但今天的疾病,是心理上的障碍,不再是排他性引起,既是社会环境造就的必然,也是个体无法抗受巨大外来冲击的结果。

精句简摘

1.如果一个人在行走时感到无聊,又没有办法忍受无聊的话,他会焦虑、烦躁地转来转去,并且急切地寻找各式各样的活动。而那些对无聊更有耐心的人,将在忍耐了片刻之后意识到,也许是这种行走的方式令他感到无聊。

2.功绩主体同自我抗争,从而陷入一种毁灭性的压力之中,他必须不断超越自身。这种自我剥削,伪装成自由的形式,并以死亡为终结。精力枯竭便是这种绝对化竞争的后果。

3.精力枯竭、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超我产生了一种否定的约束,与之相反,理想的自我对个体形成一种积极的压力。

4.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高形式,那么深度无聊则是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

5.现代的信仰缺失,不仅针对上帝或彼岸,而且甚至包括现实本身。这种情况使人类生活变得极为短暂易逝。生活从未像现在这般飘忽即逝。不仅人类生活,甚至连世界本身也是短暂的。

6.过度的积极性还可以呈现为过度的刺激、信息和资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注意力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感知因此变得分散、碎片化。这种注意力不能容忍一丝无聊,因此它也绝不接受一种深度无聊,而这种深度无聊恰恰对于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7.21世纪的精神疾病也遵循一种辩证逻辑,但并非否定的辩证,而是肯定的辩证。它是一种由过量的肯定性导致的疾病状态。

8.肯定性暴力不是剥离式,而是饱和式;不是单一排他,而是兼收并蓄。因此,人们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暴力形式。

9.那些规训机构的围墙,过去用来分隔正常与异常的疆域,现在变成历史的遗迹。21世纪的社会不再是一个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

10.规训社会尚由否定主导,它的否定性制造出疯人和罪犯。与之相反,功绩社会则生产抑郁症患者和厌世者。

11.当规训社会的规定和禁令让位于主体自主承担责任和自发行动时,抑郁症便开始流行。但事实上,并非过多的责任和自主性导致疾病,而是作为晚期现代社会新戒律的效绩命令

12.工作和效绩的过度化日益严重,直到发展成一种自我剥削。这比外在的剥削更有效率,因为它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剥削者同时是被剥削者。

13.在积极生活的各项行动中,思想是最富有行动力的。

14.当他表面看来无所作为时最为活跃,当他独自一人时最不孤独

15.并非积极的生活,而是沉思的生活,才能使人类获得其应有的状态。

16.精神匮乏以及卑鄙的行径,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能力抵挡刺激的作用”,无法拒绝刺激反应。立刻做出反应、回应每一个刺激冲动,这已经是一种疾病、一种倒退,也是疲劳、衰竭的征兆。

17.如果一个人信奉越积极便越自由,那么这只是他的幻想和错觉。

18.尽管犹豫不决并非积极行为,然而要避免行动降格为劳作,犹豫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19.关注并不能证明它们的当下性,反而证明了它们日渐消逝。

20.一个人仅拥有积极的力量,那么他将完全被动地屈从于对象事物中。尽管看似矛盾,过度活跃是一种极度被动的行为方式,阻碍了一切自由的行动。它基于一种片面的、绝对化的积极力量。

21.他为生活奔波,这些信件却加速他的死亡

22.功绩社会的倦怠感是一种孤独的疲惫,造成了彼此孤立和疏离。

23.两个人不可避免地彼此分离,陷入高度个人的倦怠感之中,不是我们的倦怠感,而是我的和你的

24.这种倦怠感耗尽了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心灵”。它们是一种暴力,由于它们摧毁了一切共同体、集体和亲密关系,甚至摧毁了语言本身。“这种倦怠是沉默的,它必须保持如此,并必将导致暴力。也许它只能借由目光来表达,在这种目光中他者变得扭曲变形。”

25.在自爱形式下,自我和他者的界限是明晰的,而自恋则模糊了一切界限。

26.现代功绩主体没有能力从自身中抽离,无法抵达外在和他者,无法进入世界,只能沉湎于自身之中,却导致了矛盾的结果——自我的瓦解和空虚。他将自己困在一架不断加速、围绕自身旋转的疯狂竞争之中。

27.抑郁以一种缺失的经验为前提,因此它尚且处于一种关系之中,即和缺席之物的一种否定性关联。与之相反,抑郁症则切断了一切关系和联结。

28.如今一切都屈从于资本。生命价值意味着,一个人作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总和,由于生命的每个时刻都被商品化了。人的价值被简化为客户价值或市场价值。完整的生命被转化为纯粹的商业利益。

29.生命在现代变成了生存。生存导向对健康的狂热崇拜,却产生了矛盾的结果,健康带来了疾病和僵死。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死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