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不知道你在你的微信或者QQ里看到过多少次这样的转发文章。今天我们来818这个[夸夸群]。
[夸夸群]究竟是什么?
顾名思义,夸夸群,他是一个只夸不损的群,无论你做了什么事,都能获得漫天的夸奖,也称“彩虹屁”夸夸群类似于微信、微博上的点赞功能,既是一种社交模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能成为一种风潮,有其现实合理性。相比以前出现过的专门互怼的[怼怼群],分享身边搞笑经历的[哈哈群]是同一个性质的。
夸夸群从何而来?
第一种说法是,今年3月8日妇女节前,某男朋友为了给女朋友一个惊喜,在某宝上花钱买了一个“夸人服务”,这也就是现在夸夸群的雏形了。第二种说法是豆瓣上2013年已经出现了类似小组,号称“豆瓣第一治愈小组”,而人数最多的表扬小组有超10万名成员。画风跟现在的“夸夸群”一样,多为发帖求表扬。第三种说法是“夸夸群”是从复旦大学的一个“哈哈群”演变而来的。最初,群里规定只能发笑话和“哈哈哈哈哈”。有人不满足于此,提议让大家夸夸他,于是第一代“夸夸群”出现了。一开始,大家从别人的头像、网名进行夸赞。后来,群成员研究出了五花八门的夸人方式。就算你在群里说一句无关要紧的话,群友都能把你“夸”出天际!
与其说互联网产物无奇不有,还不如说现在网民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还是那句话“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正能量源泉,高校群体当大军
前面的只是夸夸群的雏形,真正让夸夸群成为网红的还是高校这一群体,“我想被夸”成为了校园夸夸群的源头。3月份清华,复旦,中大等知名高校夸夸群建立起来之后,不断有同学申请加入。有的高校甚至扩展到了夸夸十群,吸引数千人的参与。
3月14日,中山大学大二学生小李刚被舍友拉进了一个中大夸夸群。据她说,他进去的已经是第五个夸夸群了,前面四个都因为人数已满无法加入。进群之前,他就听舍友小黄说过n多次,这次进群后,自己也是深深被种了草。刚进群的时候,小李就获得了一顿猝不及防的夸奖,小李又兴奋兴奋。他说道,自己虽然知道这些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是一大早起来看到这样的夸奖心情真的很好,小李表示自己也会继续留在群里,心情低落时找夸,有空时也去夸夸别人,给别人带去正能量,带去一天的好心情。
夸人生意渐露苗头
夸夸群出现到现在已经半个月左右了,除了一些社群自己建群自娱自夸,万能的某宝上也是跟紧风潮推出相应的“夸人服务”,售价从5元到一百多不等。甚至有专门提供情感咨询的某宝店主,经过半个月的经营,已经可以日入千元了。经过专业的三轮“夸夸培训后”,专业“陪夸”客服夸夸群从早上8点到凌晨1点几乎不停的接待客人。由于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夸夸圈子,如果夸夸圈子可以持续火下去,估计售价也会逐渐趋近统一。
夸夸群可适当放松,不可过度依赖
对于夸夸群广泛流行的原因,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心理学博士陈灿锐对北青报记者称,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好话,“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非常普遍,而遇到压力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支持系统”。
同时对于夸夸群,也有另一种声音,以起床晚了求夸为例,有的学生内心有内疚,或者是跟别人比有一种自卑感。“但是总盯着内心的内疚反而会增加痛苦,但是找别人来夸奖,可以转移注意力,更好地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夸夸群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在没有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在群内进行调节。也有专家表示,年轻人在遇到压力时,更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用运动、阅读等健康方式让自己放松,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明知道阅读文章会花费好几分钟,但你还是坚持阅读,足以说明你热爱学习,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关键是你还点大拇指,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