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黄磊是娱乐圈中少有的几个教育观念得到大家认可的明星。不仅自己和妻子孙莉的教育观很正,而且两个可爱的女儿也教育的非常优秀。
前段时间,黄磊就因为恰当应对小女儿的起床气而获赞11万,黄磊告诉我们,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有一天,黄磊发了条微博,大致的意思就是,多多妹妹一早有起床气了,当时黄磊没有立即应对,而是等到中午的时候打趣的问:今天早上谁发脾气了?
当多多妹妹回应:你明知故问?高情商的黄磊再次体现了高情商:不但没有直面这件事情,还很高兴的说“啥时候学会了句成语”?
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得到缓和,一来做父母的自己的情绪控制的很好,二来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理解她的。
关键是黄磊让女儿自己明白了自己的问题,自己处理好了自己的问题,相信从这件事上多多一定会得到成长,自我管理能力会更进一步。
01
我选上大队长,好友却落选不和我做朋友了
一个闺蜜跟我分享了她女儿当选大队长后好朋友一气之下不和她做朋友的经历。
闺蜜的女儿小学三年级,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在外人看来选大队长这件事貌似和这样的孩子没多大关系。
但就在最近一次班级大队长竞选中,小姑娘以一票胜出,当选大队长,一起参与竞选的好友却以一票之差落选。
落选的小姑娘其实成绩很好,自认为当选肯定没问题,但没想到竟然落选,当下就哭了起来,并表示不再和闺蜜的女儿做好朋友了。
我想起自己小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竞选班长,落选的如果争吵起来肯定会撕破脸,别说不做好朋友了,估计之后都会老死不相往来。
但闺蜜的女儿却说,当时她没有跟对方理论说任何话,因为她觉得那个当下,好朋友情绪非常激动,也非常不冷静,她觉得对方首先需要冷静下来。
等到放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走的差不多了,闺蜜的女儿走到好朋友面前,拍了拍她的背,然后抱了抱她,并平和的告诉她:“无论这次是你当选大队长还是我当选,跟我们做朋友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永远不要跟被人比,而是要跟过去的自己比,我们还是好朋友,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会一起进步。”
当时听到这段我惊呆了,这很难像一个三年级女生嘴里说出来的话,要知道我们大人处理和好友、同事、父母之间矛盾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理性,何况是一个孩子。
但闺蜜告诉我,她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其他没做什么,只是告诉孩子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次孩子发脾气她首先自己会保持冷静,然后会告诉女儿,看看你自己当下的情绪,和妈妈一起谈话的时候不要拿情绪来面对我,自己做好管理。
我吃惊的问闺蜜,这么说有用吗?
闺蜜告诉我,如果父母自己是带着情绪去告诉孩子的话基本没用,但如果你自己是没有情绪的,你给孩子的能量也是没有情绪的,就不存在说教的感觉,孩子虽小,但真的能听懂。
而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闺蜜最关心女儿的不是认识几个字,会说几个英语单词,而是在跟她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夹杂着多少情绪,每次她都会把女儿和她分享的事情记录下来,事后跟女儿做一遍复盘。
复盘什么呢?不是复盘女儿讲话中有几个错别字,有几处语病,而是告诉她,你刚才跟我讲话的语气里面有多少情绪,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绪的,如何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俗话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正视孩子的情绪,只有我们自己正视孩子的坏情绪,看到坏脾气背后隐藏的诉求,才能把问题转化为成长契机。
02
孩子玩抖音到晚上12点,怎么办?
闺蜜还跟我分享了一件事,就是前几天女儿玩抖音的故事。
今年疫情期间,女儿看到爸爸经常刷抖音,也喜欢上了抖音,而且兴冲冲的告诉妈妈,自己的手机上也要安装抖音app。
本来我闺蜜觉得不妥,怕女儿玩抖音上瘾,就像打游戏一样,不好好读书了,但心里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如果现在抑制她,过几年偷偷玩也是很有可能的,还不如顺其自然,看看之后事态如何发展。
那几个星期,女儿确实沉迷于抖音,每天做完作业就忙着刷抖音,在上面看别人变魔术,化妆,唱歌……,而闺蜜每次看到并没有制止,只是告诉她要戴好防蓝光眼睛,不要把眼睛给搞坏了。
我问闺蜜有没有那个时刻自己非常想去告诉女儿“把抖音给我删了,太TM扯淡了!”闺蜜说其实自己无数次想让女儿停止刷抖音,但又会转念告诉自己,再等等,她总有一天会意识到问题。
记得有一个周末,女儿在房间刷抖音,闺蜜自己在客厅搭乐高,等女儿刷抖音累了跑出来一看,惊讶的说:“哇!妈妈搭了一个这么漂亮的机器人!”这时,闺蜜没有说任何话,而是笑笑。
第二天,另她意想不到的是,晚上女儿突然跑过来说:“妈妈,我把抖音删了,太浪费时间了。”
原来女儿当时看到妈妈花了半天时间搭出了一个巨型乐高,做了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而自己却把时间都浪费在刷抖音上,半天一事无成,自己就觉得非常羞愧。
闺蜜没有说任何话,也没有做什么,却让女儿自己意识到问题,自己把问题处理好了。这让她非常欣喜。
就像樊登说过孩子打游戏怎么办这个话题,他提到:“孩子的自律性来自于自尊水平,如果父母过于严格的管控孩子,不让他做这个做那个,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很低。要戒掉孩子打游戏的瘾先让孩子养成自尊水平,他才会养成自律性。”
大部分父母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否定孩子,告诉他们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就像那天我和我孩子在选面包,他自己看中一个肉松面包,想自己用夹子夹出来,他爸爸大声呵斥说不可以自己夹面包,要是面包被夹碎了是自己买下来,还是给店员处理,要是不小心把面包架子弄倒了怎么办?
我就很严肃的告诉他,这么大孩子不会夹面包,太可笑了,如果面包架倒下来我全赔,但得让孩子自己试一试。现在我孩子自己夹面包已经非常熟练了。
很多时候孩子不行,什么事都做不好,是因为父母给孩子这样的信念,告诉孩子“你不行”、“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做什么都会犯错”,越这样说孩子越做不好,因为你给他这样的信念,他现在最相信的就是父母啊!
03
一个教授的女儿居然考不及格,丢不丢人
在疫情期间有一部家庭短剧火爆朋友圈《林茉莉的最后一天》。剧中跳楼自杀的女孩林茉莉拥有一个外人看起来非常和谐的家庭。
爸爸是大学教授和教导主任,妈妈是留美硕士,又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一家四口高颜值、高学历,让人非常羡慕。
可偏偏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两个女儿成绩不理想,姐姐林茉莉一直喜爱文学,渴望成为作家,却总是被妈妈告知写作有什么用,多花点时间做数学题,将来考个医学专业当医生多好。而妹妹也总是考试不及格,被妈妈吊打。
外人羡慕的其乐融融的家庭,一到餐桌上就是冷战,爸爸永远在看手机,妈妈则告诉2个女儿,自己一个留美硕士,放弃大好的事业前程专心做一名全职太太,只为她们2姐妹能上名校,让她脸上有光。
看似完美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满目疮痍的内心,就在林茉莉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茉莉跳楼自杀了。
中国大部分家庭貌似都有这样一个标配:
一个除了赚钱和看手机对家庭漠不关心的父亲;
一个像祥林嫂一样整日抱怨却死要面子的母亲;
一个压抑、不敢反抗或者放任自己堕落到底的孩子。
而父母能做的就是挖掘孩子的问题,打压他们,然后告诉他自己这么做是“为你好”。
其实想让孩子成为你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那父母首先自己要有意识去成长,自己先成为完美的父母,才能影响一个孩子走上成熟的自我成长的道路。
一、接纳孩子的问题
黄磊对于女儿们的教育是典型的接纳派,包括之前多次上热搜的多多和妹妹涂指甲油、化妆、打耳洞这些问题,在黄磊看来就不是问题。
只有当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是问题的时候,才能平静下来和孩子进行沟通和引导。
所以,接纳是第一步。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
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平等对待,而不是孩子,就像我的闺蜜说的她一直把女儿当成大人一样,包括跟她说话,遇到问题让她自己选择。
有次闺蜜生病,女儿告诉她“妈妈照顾好自己,不用替我操心了”,还自己动手给自己炒了蛋炒饭,女儿说妈妈教会她最大的本领就是自己做选择,自己解决问题,即使有一天妈妈不在身边了,她依然可以独立生活下去。
而黄磊也说过:“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尊重父母。
三、自我成长,自我独立
樊登老师说过:“孩子更像是一片有生命力的森林,家长要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成长。”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生方向,父母再如何替他们做决定也无法替他们过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可以使劲儿的地方,是自己。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成长自己。
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在《人生由我》中提到:“我从未因为抚养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相反我一直坚持努力工作。孩子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父母只要给予支持就可以了。作为父母,你可以教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你无法帮他们决定他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父母与孩子之间其实是互相引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一味的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凡事都替孩子做决定,一来孩子会和父母形成对立面,二来长大后孩子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随波逐流。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只是在背后引领,甚至亲身示范,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