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去寺庙,带着自己颠倒迷惑的心,去参拜佛牙舍利。7点到了灵光寺,做好了排队的心里准备。站在队列里,过往到的那些念头冒出来,看着过往的自己,觉得可笑又可爱。
我曾经“坚信”我不会信佛,上大学时候我买了一本圣经,我知道我需要一个信仰,但是当时是因为寺庙要收门票,而教堂是不收门票的。 我就觉得基督教比佛教要纯洁、高尚。我要信上帝。
我曾经“信誓旦旦”的说我肯定不凑热闹,不排队。排队的事儿我不干,烦躁。
我曾经看见人们在寺庙里烧香,点灯的,觉得我肯定不做这事儿。值得庆幸的是,今天这些事儿我都干了,而且还是心甘情愿,心向往之的去做的。看见过往念头的造作,看见自己当下的念头,它们何尝不一样呢?
我错了,为我过往那些无知、傲慢,执着而心生惭愧,看见自己的造作,心里难过,渴望回家,回到内心那个充满爱与慈悲的地方,而不是每天活在对立、评判当中。为自己许下了这个愿望,愿我们都能解脱。
哪有什么真的假的?哪有谁是对的错的?痛苦难耐的时候,看见自己完全陷进去了,被眼前的人和事带走了。当一念回来,看见当下眼前的一切,没有问题。那些烦恼痛苦从哪里来的呢? 从心想所生,看见自己内心的造作了,如果我说我相信佛陀教诲,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内心的投影,那我真的要好好修我这颗心了。
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别人,我为什么这么看待这件事情? 推测来看,几乎大部分都活在自己的投射里,看不见真相。
回来的顺风车上,出租车师傅热络的跟副驾驶的一个女士聊起来:“你也是来参拜佛牙舍利的吧?我见过两次了。” 女士开始热情回应:“是呀,我哈都没看见,就是来感受一下氛围来。”
出租车师傅说:“是,这是有一种佛加持的力量,回去让你好更加精进修行。” 女士接过话来:“是呀,你说参拜排队的时候,在我旁边有一个穿居士服的人,吊儿郎当的,还念是什么心经或楞严咒的…… 我当时就心想,好歹你有也穿个居士服,就不能正经点儿吗?” 。 女士继续说,“所以,我感觉有些东西太过形式化没意思,我就感觉做到比什么都重要,我每个月都从网上买东西送到孤儿院去,我觉得像我能做成这样的人不多……” 师傅说:“恩,是,个人进度不同吧。”
我听见她在评判别人,我看见我在升起对她的评判,我相信这些评判都在我心里,我看见我们每天都评判来评判去,你评判他,我评判你,她评判你……这样的日子我真是够了,怎么办?当我看见我的评判,我要练习停下来。当我再遇到评判,我做一个决定:这是我练习看见我内心评判的绝佳时机,看见它就好。
除了评判,我还看到了什么? 我看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我第一次看了祂那么久,因为令我很好奇和惊讶,我不知道是我以前没看过,还是这尊观世音塑造的不同。
我第一次看见观世音菩萨的不同“面向”,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是我“认为”最慈悲的菩萨,最“好”的菩萨,开始祂为什么会有怒目的面相,当我看见佛像看见有皱眉的时候,我会好奇为什么菩萨会皱眉,然后我又发现了还有很多很“凶”的样子,我不是很明白那些意思,但是我看见,我错了。我以为菩萨和佛只有一个样子,但是我今天确信的看见,是不同的样子,各种的样子。
我今天看见了,不是生气的,就不是佛菩萨了;不是瞪眼的,就不是菩萨。 我看见了我的执着和着相。我只喜欢美好的样子。
出门的时候,有2条路,我选择了一条没有人走的路。
我发觉我就喜欢这样的小路,我就喜欢走没有人走的路,冷清的路。那些人们铺好了的路,一眼能望到头的,我不走了,都知道了。想去冒险,走一条未知的道路,凭直觉判断肯定能出去的路,就可以走。也不查地图,也不问人,就自己去走,这种感觉让我很兴奋。若是不幸走不出去,就大不了再回到正路上呗。好像这就是我的人生写照。
骨子里的冒险,和另类是我一直试图要掩饰的,符合社会化的期待,与大众一样,与人群融合,但这些都让我越来越无趣,是,我是特立独行的,我是一个个冷蹦子(我妈妈的俗话说)意思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最后,别信那些念头。我是个与众不同的,我是个9号和平型,渴望融合,都别相信它们。它们是我的碎片,是我和自己分离时脱落在周遭的碎片,这些零零碎碎的碎片,帮我记起我“本来的样子”,它们不是我,都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