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两千多年前,孟母就会挑邻而居了。现代都市人,置宅不易,搬家不易,也就择邻不易,所以,有个好邻居,是自己幸运,做个好邻居,又是赠人幸运。
静下心来,想算一算自己究竟与多少人比邻而居。几幢几层几户,最后数字竟然如此庞大。方圆之间,俨然一个大村庄。迎人到楼前,如在村头远迎。送客到楼下,已在村口送别。我居住的地方是老教工宿舍,后来学校新盖了带地暖设备的高楼,我也没有去住,别人说,你留念这里什么,我说有操场食堂树荫凉,操场可以锻炼,食堂可以吃饭,树荫凉可以冬暖夏凉。其实还有这里的邻居好,舍不得这些好邻居。
人在窗前,清风入窗,隔楼相望,一位美术教师的家隔路为邻。这是一位总在远足的邻居,她的寒暑假一直在旅行的路上,老公受不了她的独特爱好,离开了她。她的微信圈都是独自一人闯天涯的写实记录。她说,独自探险的快乐是你们这些平常人体会不到的。这样的邻居不装点门面,可她装点心情。
楼下徐老师,古代文学专家,虽然只是讲师职称,水平却比教授还教授。一次楼下散步,聊起《红楼梦》,他说,《红楼梦》是一部贾氏衰亡史,四大家族“贾王薛史”的谐音——家亡血史。造成贾氏衰亡的原因,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已经点明了:过日子排场费用过大、不知节俭。贾珍给儿媳妇秦可卿办丧事,说要“尽我所有”;对请来帮忙的凤姐说:“别存心为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贾元春晋封贤德妃,要回家省亲。建造省亲别墅,光“下姑苏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行头乐器”,就要用三万两银子;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又要两万两银子。这还没算土木工程、砖瓦灰砂石的费用。元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后来连说了三次“奢华靡费”。如此独到的见解,还只是他随口一说。
“牛蛙”—“普娃”—“渣娃”,这是一条鄙视链,也是一条竞争链。后楼一位邻居,夫妻都是博士,对孩子要求严苛,小学低年级时考99分都算失败,孩子已经考入当地最好的中学,还要进火箭班,火箭班还要在最顶端。她每天考虑的是怎样把“普娃”晋升到“牛娃”,已经是准“牛娃”都不行。最终孩子受不了,从楼上跳下。那天,她抱着孩子的尸体泪流满面、一夜未眠,也许她后悔了,也许她在反思,不得而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是家长们的必修课。
我乐意“显摆”这样的邻居,但邻居再好也要少打扰。作为一个喜欢读书人,到了一定年纪,最好的活法就是:关起门,打开书,有心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