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转正一批93至95的小朋友,新生力量带来新的管理要求。
由于这批实习生在公司实习至少六个月以上,有的甚至是一年,对相关同事以及流程已达到一定熟悉度。因此转正后,Offer我们仅仅发了邮件,通知办理入职需要的手续以及注意事项。但是上周五,一名小朋友通过部门总反馈,缺乏新入职工作的仪式感。部门总一脸无语的说,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样?难道这半年公司经常发布的公司管理制度、各项人力资源政策,他们都没看到过?他们没有看到公司在书架上的员工手册?仪式感,很重要么?
是的,很重要。90后是自我意识更加觉醒的一代,追求和提倡个人价值的认可,这种认可一定是定向给自己的,需要一个专门的电话、邮件、或者公司认可的形式,单独认真的讲解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制度、素质要求、薪资结构、假期制度、贡献的衡量标准等等。
这是真矫情?还是真需求?
想想我们曾经,入职前三年,生怕自己行差就错,只敢先观察,再模仿、苦干、摸索,再观察总结,实在不懂才拐弯抹角询问职场前辈。那时的我们也常常被认为小年轻,常常被告诫要耐得住寂寞,吃的了苦。而如今,职场的新生代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先吃苦、自己摸索?公司成文的的标准、流程制度、人员管理晋升要求等等,经过部门总或者人力部正式渠道的正式解读、分析后,在后续工作中,照标准行事岂不是更加有方法和路径,更能快速成长。
江山代有人才出。
上周宁向东老师讲到管理学中“状态自尊”的概念,对新生代管理颇有借鉴意义。
“状态自尊”是指员工如果处于一种被表扬被认可的积极状态中,员工就会冲破他们自己固有的工作角色,更多地关注工作环境和他们的工作同伴。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更多地帮助同事,做出自愿加班等超越自我的工作行为。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对状态自尊的深层次解释。
积极正面心理因素引发积极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的管理。金融企业,知识员工密集,新生代的员工对自我实现和自我定位尤其看中,营造“状态自尊”的环境,则更有利于发挥新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生代的自我需求明确,更看重的是平台而非职位本身。先入平台,一个开放包容的企业必然设立不同的职业转换通道机会。入职之初明确各方路径、标准。经过努力发展后,发现此通道不符合想法,那么换岗、转岗就会被主动申请,结果也未必不能得偿所愿。尽管这些举动、行为在我们看来要求过多,想法过多,但是不可否认,但是主动交流沟通,按照标准要求形事的做法,的确降低交流成本,且更容易员工培养、自我成长。事实证明,职场90后已经成长为不可小觑的力量。
从新生代刚入职,直接上级或者人力部负责人应该及时关注,积极参与对良好环境和公司成长氛围的营造,且部门总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记住每一个体的特点。及时肯定、及时反馈,理解他们的每一个需求。珍惜我们话语权,珍惜他们开始的尊重,可以不接受需求,可以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绝对绝对不要轻易否定。理解与接受是相互的选择。状态自尊一定是发自真诚的尊重和肯定,而非来自所谓的表扬。
或许,天气晴好的时刻,不妨一起组织背上户外行头,穿越丛林,爬过大小五台,享受夜风吹过,抬头看天的时刻;或者一起相约,六点半的奥森刷圈的周末,西山绕山的越野,与兄弟公司球场上相互厮杀几回……场内的矫健、场外的耐力,仗剑天涯的梦想和有钱走天涯的现实,中年夹心层的生活与奋斗,与心怀梦想职场新人,最终不知是谁更加佩服、认可谁。
题外话,中层干部不一定是中年人。重要的是,有一个爱好,坚持自律,平衡时间做好生活、工作的各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