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又以语文教师的身份登上讲台,并且是中学语文,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让我的语文课堂能给孩子们带来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每周加上两节作文课,每班的语文课正课只有七节,对于我这个新手,对于那么多的课堂教学任务,想必每一节课都是不敢浪费的。那怎么样给学生带来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加入课前三分钟演讲吧,或者说要课前三分钟朗读展示也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登台朗读或演讲能力,丰富学生的题材积累。
有了想法之后,便开始行动,我先是在培优班做了,毕竟培优班的学生素质更好一点,无论是选材,还是课前的快速及早归位(普通班是铃声不响不进教室)更利于开展。我先是给学生讲了此项活动初衷和要求:希望通过课前三分钟的锻炼积累,每个人在朗读演讲上的登台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语文素材积累能丰富一点;所选内容每周末在家自行准备,除原则上要求积极向上外体裁不限,按小组进行每天每组一个人上课前三分钟上台,仪表端庄大方,精神蓬勃,情绪饱满,运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注意抑扬顿挫,能带出感情最好;每人上台前做好题目播报和自我介绍,结束后最少选两名同学对自己的朗读或演讲做出点评;台下的同学必须认真聆听,听后做好评价的准备,评价从仪态表现、内容选择、朗读或演讲的声音声调变化表现力等方面来进行。如是这番安排之后,便开始进行了。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一个月,虽然个中问题还存在不少,但不能不说孩子们确实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了,比如说对题材的选择判断认真了,朗读的声音语调清晰富于变化了,登台大方了等等,但唯一不足的是孩子们的评价能力一直上不去,评价语仅限于诸如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之类,并且起来评价草草了事。我曾为此发过火,说他们敷衍,说他们语言匮乏,说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可是,事后我又不停的反思:我们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一贯老师急于完成任务讲的多,学生发表看法的机会少,我们在每天仅有的一节课上总是按自己的思路往下讲,很少为了激发学生观点而去等一等,也很少创造出那种轻松民主的课堂,并且大言不惭的以为等他们说让他们说就是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不敢发言了,怕说错,不会发言了,因为我们有约定俗成的内容解读和标准答案。忽然的我觉得,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我做教师的问题,做语文教师的悲哀,呜呼!
明天,不,今天,我就充当学生,和学生一起听,和他们一起参与演讲,参与点评,引导他们去一点点放开自己,激活自己,真正参与进来这三分钟。
看来,一件小事想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但开始了,坚持吧,就算慢,我们一直在路上。